秦可卿死后托梦给王熙风,如果仅仅认定于对未来宁荣两府衰败后的处置,那是未完全理解曹雪芹的苦衷。
一、曹雪芹与秦可卿的身世
曹:从小由祖母和叔叔抚养,因曹颙在他出生前去世。据说曹雪芹的童年生活非一般人可想象,每日过着公子哥一样的生活,与姐妹丫鬟们嬉戏玩乐,吟诗作对。只是好景不长,1727年,曹雪芹的叔叔曹革职入狱,曹家从此衰落。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后,曾在北京西单石虎胡同的右翼宗学担任小职员。晚年,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艰难。即使这样,他对《石头记》(风月宝鉴)进行了再创作。正因为他跌宕的人生经历,他对封建社会的深刻认识,《红楼梦》艺术性呈现才如此精彩。
秦:她是秦业的养女,是秦业从养生堂(一种收留无家可归婴儿的慈善机构)抱养的弃婴,长大后嫁给了贾蓉为妻。在宁国府优渥的环境里,她过上了纸醉金迷的生活。秦业,任工部营缮郎,夫人早亡,因素与贾府有些瓜葛,故将养女许配给了贾蓉。
鱼腥草(采自网络)二、对“盛极必衰”和“富不过三代”的认识
依照秦可卿的身世,她对封建社会的认识不可能如曹雪芹深刻,但就一个沉沦于家中不堪的情感生活中的妇道人家来说,其眼光还是比较长远的,反映在她向王熙风托梦的这两件事上。一是在祖茔邻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二是贾氏家族的学里最好能搬到此地来。她想,这两件事做到了,经家族衰败后的子孙才有地可种,有书可读。
对“富不过三代”的认识。是因为在宁国府,自宁公、贾代善之后,贾敬在个人生活中只扮演了一个在道观里修道炼药,对家里的是是非非从来都不参与的角色。在《红楼梦》秦可卿判词后那一曲《好事终》中,我们可以看到病源: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意思是贾家灭亡的源头出在宁府,而罪孽在贾敬身上。等到了贾珍第四代、丈夫贾蓉第五代,因为秦可卿亲眼目睹,并参与其中,那就更看不到生机了。
估计秦可卿与王熙风能成为知己,可能也因出于她这样的认识。满心希望有一个超级能力的人来拯救贾氏大家族的命运,推迟“盛极必衰”的时间。只是因为自己身世低贱,又加上情感生活作弄,命运不济,身体状况如江河日下,她本想与王熙凤一起担当做事的愿望全盘落空。
陈水河整理于2024年5月7日早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