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90后学霸踹了亲妈一脚
最近一位妈妈的电话火了90后的学霸小力。
情况是这样的:宁波某婚姻家庭服务中心接到一位妈妈的电话求助,请求帮助自己的儿子找工作。
原来90后的小力虽然是学校的学霸,还是一本的金融专业毕业生,但是却在找工作面试时屡屡受挫,最终在家啃老、沉迷网络。
在母亲不断念叨让他找工作时爆发,一脚踹开母亲,并埋怨母亲以前还只让自己学习,不让自己交朋友,才造成当下的情况。
要说这位妈妈的母爱真不是盖的——
当初为了让孩子考个好大学,要求孩子一心扑在学习上;
为了让孩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从外地搬至宁波租房住;
就是被儿子踹了,还惦记着打电话替儿子求助找工作。
这母爱可谓无微不至啊!
但是可惜的是,她被儿子踹了,都还没明白问题解决的关键在哪儿。
或许这位妈妈觉得“有个工作”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却并不知道,问题到底出在了哪儿。
这位妈妈以为:“我的儿子明明很优秀,一定是用人单位没有熟人,有人介绍就一定没问题了。”
她却不知道,儿子漂亮的简历争取到了不少面试机会,但“见面死”成了他破不去的魔咒。即使考公务员笔试第一,也依然铩羽在了面试关。
而最最关键的是她根本没意识到母子之间的联结是断开的。
2、 你和孩子之间的联结还好吗?
小力和妈妈的故事让我想到了一本最近我一直在翻的书《倾听,成就孩子健全人格》,反反复复地看,反反复复地回忆我的成长和我对孩子的养育。
我们付出的爱,真的是爱吗?我们真的和孩子联结的吗?
《倾听,成就孩子健全人格》一书从学校、社会和家庭的角度,让我们全方位看到了亲子联结的堪忧情况:
学校:一个妈妈因为孩子的精神状态给学校紧急救援中心打电话求助,刚说了5分钟情况,接线员就告诉她可以给她的儿子安排心理医生,确定她儿子是否需要药物治疗。
父母:身为父母,我们很容易在孩子身处困境时感到恐慌。想要“做点什么事,否则就会太迟”的心愿来自身且的关爱和血脉之情。(P32)
社会(尤其以现代医学):美国儿科学会的考试题有一道,针对7岁有分离焦虑症的女孩,该如何治疗。——所谓正确的答案是“认知行为疗法”,即教会她学会控制压力的技巧;其次是使用药物百忧解之类的治疗焦虑的。——如果医师选择“帮助孩子找到焦虑的根源”,则被判断为错误疗法。而这个孩子无非是拒绝上床睡觉、经常大发脾气,父母离婚了,她在父亲家时总在担心母亲,怕她发生什么事情。
有人要问,这本书中来自三个方面对待孩子的态度与之前的90后学霸找不到工作有什么关系吗?
我要说的是:
有!而且很大一部分原因,小力和无数个小力的这种情况,都是社会、学校、家庭的大环境影响下,亲子关系的迷失造成的。
生活节奏太快,我们总希望现在每一秒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能够抵御未来的生存压力,都能够迎合生命的快节奏。
于是,我们争分夺秒的让孩子学学学、学校和社会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也是第一时间想找到最快捷的方式来“解决”或“控制”当下的这一局面,让孩子变得顺应这样的节奏、这样的大势所趋。
但是,我们的亲子关系真的就应该这样吗?
发生了问题,真的应该第一时间寻求“要为你做点什么”吗?
很多人急着批评小力是不孝且不自立的寄生虫,评论小力的妈妈急功近利,是造成小力啃老的首因,但是我们想过这种情况出现的环境吗?
——我们难道就没有在这样对待我们的子女吗?
你有多久没和孩子好好聊聊他的困惑而不去急着支招了?
你有多久没有带着孩子一起过关掉手机静静地看天上的星星和流云了?
你又有多久没有好好地问问自己——我是否真的足够理解我眼前的小孩子喜欢什么,擅长什么了?
3、倾听,不仅倾听孩子,更应该倾听自己
小力,一个90后学霸,大家批评他人格就快出现问题,甚至可能开始判断他是不是“自闭”、“抑郁”、“人格分裂”了?或者干脆把他归到了“啃老族”。
就这么简单吗?
作者克劳迪娅在《倾听,成就孩子的健全人格》中如此说:
“我们不再抽出时间和空间去思考行为的意义。我们的目标只是给某种情况命名,如果这种情况造成麻烦,就将其消灭掉。”
很多妈妈们喜欢评价孩子“他很听话”或者“他从来都不听话”这种一论断,真的就是亲子关系应有的写照和爱吗?
小力的妈妈也说自己的孩子是如此的优秀,但她真的懂小力吗?
她知不知道她挨的那一脚是来自小力被卡在男孩期的情绪呢?
克劳迪娅说,倾听,从婴儿期就应该开始。因为成长的本质就是反复倾听。
而一旦出现亲子关系的问题,通过倾听,我们才有机会知道发生了什么。
我们的亲子关系呢?
作为父母很多时候,我们在亲子关系中只是在唱着自己的独角戏。
孩子的世界里充斥的是我们横冲直撞的意志,我们称其为爱。
而我们不懂如何去爱,是因为我们也不曾静下来倾听自己,感受自己。
是时候了,
不要再去评论90后学霸和他妈妈谁对谁错了。
安静下来,不急着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捷径,而是去听听风、听听雨,听听星星的对话,然后在这样的静谧中,倾听自己,倾听孩子。用倾听的力量感受生命,感受生命应有的样子,并让生命绽放成它最美的样子吧。
作者:晨光微晓,曾经的教书匠,现在的俩娃妈。用心记录育儿心得、亲子共读经验、和成长思考。欢迎关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