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合格的职场人,大概是每一个打工人的最低标准,像上学时做一个合格的学生一个道理。但是不同的是,职场似乎更讲效率,讲性价比,讲产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其实可以有抓手,可以做到游刃而余。
先结果后过程。在领导的眼里达到目标甚至超过预期的结果才是他们最想听到的,无论过程有多辛苦都不足以加权。这个现实,我们必须要接受,虽然有时候付出不一定有满足期待的收获,但是每一次的过程都可以让我们有复盘和成长的空间,是方向问题还是方式问题?目标导向的价值取向更适合职场,哪怕佛系的打工人也要将这一点应用到工作场域,以终为始,以达到预期目标为基本标准,再去思考是否有最快捷的途径,任何一个更靠近目标的步骤都是值得尝试的,在这基础上,给予任务最优的组合。过程自己知道自己看重就好,不要奢望别人关心你的辛苦,照顾你的感受。
用好工具很重要。日常的工作都是多线铺开,如何利用最基本的8小时高效高质完成,其实有时候有些工具也很重要。每天的开始用四象限列出今日的工作计划,并按照优先级进行依次排列,根据经验确定完成时间,大的任务分成小任务,每天只完成一两个就可以。通过记录可以减轻大脑的记忆负担,同时节约反复回忆需要的时间。在每天的最后用PDCA(计划、执行、检查、反馈)进行复盘,对于出现的问题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给出解决办法,保证同样的错误不会重复犯。“今日事,今日毕”,用好番茄TODO,提高每件工作任务的专注度,减少任务切换之间的时间,并适当地结合休息保证大脑的放松。劳逸结合的工作方式更有效率。
减少刷手机的时间。每天刷手机的时间集中起来可以做很多事,一个方法就是将工作的软件都放在电脑端,把手机收到比较难拿的位置,将精力集中到工作电脑上。特别是减少刷朋友圈、微博等的时间,降低对无关新闻的关注度,从而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无形中对比带来的焦虑感。
保证工作与生活的相对隔离。我是很讨厌将工作带回家的那一类,没有了生活的工作最好是被梦想支撑着的,否则很容易迷茫且疲惫。虽说,都是打工人我们根本没有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的绝对资本,但是如果刻意地制造边界还是可以让自己的身心实现在两者间的和平切换的。工作本身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被工作裹挟了的生活多少是苦的,是被动的。所以,希望在工作之余,我们可以想一切的方式方法提高工作本身的质量,定期安排自己好好地享受生活,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去感受这个世界的美好,大概是最平凡却不枯燥的生活吧。希望我们都能好好工作,也能好好地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