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歌
李商隐
敛笑凝眸意欲歌,高云不动碧嵯峨。
铜台罢望归何处,玉辇忘还事几多。
青冢路边南雁尽,细腰宫里北人过。
此声肠断非今日,香灺灯光奈尔何。
【注解】
1. 嵯峨:山高峻貌。《楚辞·淮南小山〈招隐士〉》:“山气巃嵷兮石嵯峨,溪谷崭岩兮水曾波。”王逸注:“嵯峨巀嶭,峻蔽日也。”唐唐彦谦诗:“将军楼船发浩歌,云樯高插天嵯峨。”
2. 高云不动:即响遏行云。《列子》卷五《汤问》:“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晋·张湛注:“二人,秦国之善歌者。”
3. 铜台:即望铜台。《昭明文选》卷六十晋·陆士衡(机)《吊魏武帝文序》:见魏武帝《遗令》,忾然叹息,伤怀者久之。……又曰:“吾婕妤妓人,皆著铜爵台。于台堂上施八尺床,繐帐,朝晡上脯糒之属。月朝十五,辄向帐作妓。汝等时时登铜爵台,望吾西陵墓田。”
4. 玉辇忘还:《拾遗记》(东晋-王嘉):“穆王即位三十二年,巡行天下,驭黄金碧玉之车,…八龙之骏,…迹遍于四海,…三十六年,王东巡大骑之谷,诣春宵宫,…西王母乘翠凤之辇而来,…与穆王欢歌。”
5. 几多:几许,多少。南唐李煜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6. 青冢:指汉王昭君墓。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南。传说当地多白草而此冢独青,故名。唐杜甫之三:“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仇兆鳌注:“《归州图经》:边地多白草,昭君冢独青。”
7. 细腰宫:《管子·七主七臣》:天下得失,道一人出,主好本,则民好垦草莱,主好货,则人贾市,主好宫室,则工匠巧,主好文采,则女工靡,夫楚王好小腰,而美人省食。
8. 香灺:指香烛灯芯的余烬。唐李白词之二:“玉帐鸳鸯喷兰麝,时落银灯香灺。”
简译:
唐宣宗大中元年(847年)二月,曾因旱放归宫女,时距唐武宗驾崩不久。此诗当是有感于此而作。
歌者收敛笑容注目凝视,意欲作歌,高空中的云朵便像碧绿的山峰一样,停滞不动了。
一曲《铜雀台》,道尽了多少宫廷歌女的悲欢呀,魏武帝去世后铜雀台上众多的歌女都去了哪里呢?
一曲《瑶池会》,又诉说了多少宫廷歌女的幽怨啊,穆王不理朝政而去巡游与西王母“欢歌”,造成了西周衰败的开始。
一曲《昭君出塞》,把一个宫女远嫁匈奴的凄凉一生展现的淋漓尽致,如今王昭君远在北漠的青冢边早就没有了南来之燕了。
一曲《楚腰》更是唱出了多少楚宫歌女的悲惨命运,楚宫被北人占领后,宫女们结局如何可想而知。
这些令人断肠的歌声,并不是自今日才有,自古以来都是如此呀。歌者就像灯光下的影子,连朝廷都像残烛之光一样荧荧待尽,她们又能如何呢?
脉络浅析:
这是一首借写宫廷歌女悲惨命运,影射当朝皇帝沉侵于享乐不理朝政,而抒发忧国忧民之心也。
首联直接切题,写歌者在开始唱歌前的神态,用“响遏行云”的典故,表达歌曲的凄婉动听,大有未成曲调先有情的韵味。“敛笑”、“凝眸”和“碧嵯峨”,烘托了一种沉重的气氛,说明所唱之曲是悲凉之曲。
颔联使用了两个典故,同时也是所唱歌曲之内容,“望铜台”和“玉辇忘还”。第一个典故,说明了铜雀台上的歌女的凄惨命运,曹操临终之前,要求诸子不要亏待婢妾和歌舞艺人,让她们住在铜雀台上看守灵帐。但是继位者曹丕却把父亲的妻妾,除了生母卞太后以外,全部召进后宫,供自己玩乐享受。第二个典故,言周穆王喜欢巡游作乐。此联实际是双关了前朝皇帝唐武宗和当朝皇帝唐宣宗,唐武宗喜欢巡幸,唐宣宗放归宫女。
颈联也使用了两个典故,同时也是所唱歌曲之内容,“青冢”和“细腰宫”。第一个典故,说的是王昭君千里出塞,埋骨异乡。“南雁尽”,双关意王昭君墓地在极远的北方,故乡的人都没法去祭祀她。第二个典故,说的是楚王沉侵于享乐不理朝政,结果楚宫被北方人攻占。此联也是讽谏当朝皇帝之意。
尾联扣回首联,发出感叹,说歌者令人断肠的歌声,自古以来都是如此。为什么断肠呢,因为朝廷败亡,宫廷歌女自然下场悲惨。而朝廷败亡又是什么原因呢,还不是因为皇帝沉于享乐吗!歌者之悲,还是皇帝之悲?还是国家之悲?催人泪下,发人深省!
整首诗使用了比喻、衬托、双关和典故的修辞语法,描写了宫廷歌女悲惨的命运,引人深思造成歌女悲剧的深层原因,暗中讽谏了当朝皇帝贪图享乐的行为,极为婉转地表达了忧国忧民之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