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孩子面对他们感受的四个技巧:
一、全身贯注地倾听代替心不在焉
嘴上说在听,其实心不在焉,会让孩子感到气馁。如果家长能够真正倾听孩子的叙述,孩子就能容易地表达他们面临的困境。有时候,我们甚至什么都不用说。孩子需要的是我们能与他们产生共情。
二、用“哦……”“嗯……”“是这样啊”来回应他们的感受代替提问和建议
当孩子被提问、责怪、建议的时候,很难有清晰的思路和积极的态度去想问题。以关心的态度,使用“哦……”“嗯……”“是这样啊……”这样简单的话来回应孩子。孩子就能在陈述的过程中,整理自己的思路和感受,从而有可能自己找的解决办法。
三、说出孩子的感受代替否定感受
奇怪的是,我们越是想让孩子摆脱不好的感觉,不管我们的态度有多好,孩子也只会越难过。父母通常不会这样做,是因为他们担心说出孩子的感受会让孩子更难过,其实相反,当孩子听到这些话时,心里会感到安慰。会感觉到有人能理解他们内心的感受。
四、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代替逻辑上的解释。
当孩子想要一件我们没有的东西的时候,家长往往给孩子解释为什么没有,但常常是我们越解释,孩子越不听。有时候,孩子对某种东西的心情一旦得到了理解,他们就能比较容易接受现实。
其实,比语言的技巧更关键的是我们的态度,如果我们没有真正的和孩子产生共情,无论我们说什么,在孩子眼里都是虚伪的,都是想对他们进行操控,只有我们真正的与孩子有共情,才会打动孩子的内心。
——总结《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听。》第一章
重读《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说孩子才肯听》记不得是第几遍读这本书了,以前只是觉得不错,也有运用过书里所教的一些方法技巧,看了不少的育儿书,也接触了不少的育儿理念,可渐渐发现,如果你比较认同一种教育理念的时候,只需要从中买一本,然后反复阅读,并从实际的教学中进行运用就好了。而不是看过了就放置一遍,不去运用,那么,等同于没有读。
这第一章中,我运用了帮助孩子面对他们感受的四个技巧,全身贯注地倾听和回应上较容易做的,可在说出他们的感受和用幻想的方式来实现他们的愿望这两个技巧上就不是很容易做的,因为我们中国人从小到大的感受都是不被接纳的。如果孩子说:妈妈,我不冷。妈妈肯定会说:怎么能不冷,来,乖孩子,快把衣服穿上。有一种冷叫做“妈妈觉得冷”,很多时候,成人总是以成人的感受去代替孩子的感受,并不会理会孩子真实的感受。把孩子当作了私有财产,而不是一个有思想,有感情,独立存在的个体。这是孩子的不幸,也是我们民族的悲哀。希望我们可以早日都能接纳不管是自己还是他人最真实的感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