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王鹏翔 书香联盟 2018-04-04
原 文
《论语里仁篇》
4.12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今译】:孔子说:“只追求私利,会生出很多的怨愤。”论语学记 第77篇
【学记】:夫子说这段话的时候,并没有表明范畴,比如说君子怎么样,或者小人怎么样,古人认为,孔子这段话是对从政者而言;放就是放纵,没有控制的任由私欲发展,如此下去不但民怨四起,恐怕只能自取灭亡了。
根据《史记》记载,公元前262年,秦国派大将白起攻打韩国。秦军最先占领了韩国的野王,这里是韩国的上党同内地之间非常重要的通道。野王被占,上党孤立,郡守冯亭为诱使赵国参与到这场战争,以达到保护韩国的目的,于是,特别派人将上党的地图献给了赵国的孝成王。赵国大臣认为韩国突然献地,其中必然有阴谋,所以劝谏国君不要接受。但孝成王认为这样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了一块土地,没有什么不好,于是接受了上党。这件事情彻底激怒了秦国,并率大军攻陷了赵国全境。通过这个历史典故,更加说明了为官从政当有长远之心,不可太看重眼前的一点利益,不然对自身不利,更与社会利益相违背,最终让自己走向灭亡,这样的事例实在太多了。
就本章于个人修学而言,如果能细细参究,也必能有所启迪。“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和这句“放利多怨”的触发点相同。只不过一个是求仁,所以无怨。一个是放利,所以多怨,都是思想情绪的变化而已。人若一味的只追求私利,必然会生出很多的烦恼心、分别心,随之就会有烦恼、埋怨、怨恨。
从前有一个富翁整天忧心忡忡,他的内人就特别埋怨他,一天夜里对他说:“我们现在日子这么好,你还有什么不高兴的呢?整天吊着脸让人觉得很不舒服。看我们隔壁的邻居,日子虽穷,两口子欢歌笑语,过的比我们快乐多了。”富翁听后,二话不说,取出一钉银子扔到穷邻居家的院子,第二天,穷夫妻看到从天上掉下来的银子,心里乐开了花,两个人随即跑到房间商量支配这笔财富。由此产生了分歧,从此夫妻两开始吵吵闹闹,再也回不到从前的快乐时光。
【感悟】:为政者个人的利益与社会国家的利益相比较是微不足道的,若只顾自己的一己之私而让民怨四起,必然是自取灭亡。为人者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克服私利,多为大众谋福利,必得其乐。
【注释】:为政以谋私利,必有下者效之,积少成多,故有民怨兴起。敌己利众,圣贤君子者也,能立万世。利己取人,政之弊,民怨四起。
唯利是图多生怨
不见人间艳阳天
富而好礼众人欢
贫而无谄天地间
作者: 王鹏翔,传统文化爱好者,习诵经典,体味快乐人生,此《学记》仅为一己之感悟,多有瑕疵,恳请仁者教诲。
名家集义
《论语新解》:谓在上者专谋利行事,则多招民众之怨。但孔子当时所说,纵是专指,而义既可通于人事之其他方面,读者仍当就其可通之全量而求之。
《论语讲要》:放者放纵,任意发展,但其目的私利,如此行为必致多人之怨。
《论语恒解》:古今好利之士,未有久而不危者也,若夫君子亦或有取怨于小人之时,然小人一己之私,君子不因而加损,勿牵混说。
《论语正义》:孔安国曰:“放,依也。每事依利而行,取怨之道。”
此为在位者好利者箴也。利者,则货也。怨者,说文云:“挂也。”
荀子大略篇:“故以胜利者为治世,利克义者为乱世。上重义则义克利,上重利则利克义。故夫子不言多少,诸侯不言利害,大夫不可得表,士不言通货财。有国之君不息拜,错质之臣不息鸡豚,冢卿不修币,大夫不为场园。从士以上皆羞利而不与民争业,乐分施而耻积臧。然故民不困财,贫寒者有所串其手。”皆言在上位者宜知重义,不与民争利也。
《论语集注》:程子曰:“欲利于己,必害于人,故多怨。”
《论语点睛》:卓吾云:“何利之有?”
《论语义疏》:若依利而行者则为怨府,故云“多怨”。
参考书籍:《论语义疏》皇侃著,《四书集注》朱熹著,《论语点睛》蕅益大师著,《论语正义》刘宝楠著,《四书恒解》刘沅著,《论语讲要》李炳南著,《论语新解》钱穆著,《论语别裁》南怀瑾述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