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和尚在僧舍魂不守舍地念着经,听说今天皇帝要来寺中祭拜祈福,他想去看看皇帝是什么样子的,听说那是天下最有权势地男人,充满了威严,无论是谁在他面前都要低头跪拜,只有这样才不算辱没他的至高无上。
不知道皇帝是不是像佛祖一样,浑身散发着普照天下的金光,凡是所过之处人人都能幸福安康,听说如今的皇帝是一位伟大的皇帝,带领国家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盛世,受到所有人的爱戴,很难想象他那样的人,怎么也会来向佛祖祈福,佛祖也没用他那么多的信徒啊。
可是小和尚今天见不到皇帝,主持大师怕他不懂礼仪冲撞了皇帝,勒令他要在僧舍里诵经,哪里都不能去,可是他真的想看一看这个信徒比佛祖还多的皇帝,哪怕是远远地看一眼也好,一边想着皇帝,一边诵着佛经,不知道算不算对佛祖不虔诚。
突然僧舍外传来了一阵笑语吸引了小和尚的注意,这里是僧舍,怎会有外人到此?就算是无意间来了这里,也应该保持庄严肃静,毕竟寺庙不同其它地方,本身带着一种庄重的氛围,而且今天是如此重要的日子,难道她们不怕冲撞了皇帝。
想到这里,小和尚难以抑制地想要打开房门出去看一眼,打开门看见了两位朝僧舍这边走来的施主,从前进的方向可以判断出她们只是路过僧舍,当小和尚看见她们的时候,她们也看见了小和尚,随即停止了一路上的谈笑。
小和尚突然想起了住持的嘱咐,想要退回僧舍,却被一位施主叫住,待两位施走近,小和尚才看清两位施主,一位二十出头,一位却和他相似只有十一二岁的样子,叫住他的便是那位十一二岁的施主。
这两位施主身上带有一种不同寻常的气质,和以往见到的施主完全不同,她们就像传说中的菩萨一样,让人忍不住想要顶礼膜拜,不能违逆她们的意愿。
“小和尚,我们又不是老虎,为什么看见我们就要躲?”依然是那位十一二岁的女施主开口询问。
“你们不是老虎,你们是让人膜拜的菩萨,只是主持大师有命,我今天都要在僧舍诵念佛经,因此不敢在外逗留。”小和尚不知不觉地就答出这样一番话。
惹得那两位施主扑哧一笑,那位小施主说道:“小和尚,你是不是傻,我们怎么会是菩萨,我们可是要向菩萨祈福,祈求她保佑我们平安呢。”
小和尚一直认为眼睛看见地就是真实的,所以这两位他一眼认定是菩萨的一定就是真的菩萨,所以并没有应为她的话而感到不适,只是在她们面前虔诚地笑着。
小施主继续开口说她们要去藏经阁,让小和尚为她们带路,并且说明她们会和住持大师解释,让他不必担心住持大师会因为他耽误诵经而责罚他。
小和尚丝毫没有怀疑她们的话,坚定地认为她们说出来的话一定可以兑现,毫不犹豫地关上僧舍的门为她们带路。
她们在藏经阁整整看了一个时辰的佛经,期间小和尚一直陪着她们,直到知客僧人来通知她们该区用斋饭了,才离开藏书阁,并且出言叫小和尚一起,知客僧人认识小和尚,还知道住持大师让他在僧舍诵经,既然和这两位出现在这里必然有理由,因此也没有多问,直接带着她们去了斋堂。
在斋堂里小和尚看见了他最想见的那个人--皇帝,也知道了这两位施主便是皇帝的两个女儿,说是菩萨也不为过,毕竟在小和尚眼里皇帝的信徒比佛祖还要多,皇帝是一个威严而不失祥和的中年人,没有想象中地那样金光万丈,也没有深重地让人透不过气的威严,只是他坐在哪里你就应该理所当然地前去参拜。
皇帝的两位女儿行礼后坐下,知客僧人也对着皇帝行了佛礼,小和尚也像知客僧人一样对着皇帝合十行礼,多了一份面对佛祖那样的虔诚。
方丈和住持坐在桌上陪着皇帝和他的家人,皇帝的身后站着护卫,知客僧人在皇帝让他们免礼后带着小和尚站到了方丈的身后。
皇帝的小女儿简单地跟住持和方丈说明了一下小和尚出现在这里的原因,方丈和住持表示无碍。
皇帝用过斋饭后这次的寺院之行便算圆满了,要回到他的来处,本来这一切对于小和尚来说只是人生的插曲,但是小公主却硬生生改变了他的命运。
临行前小公主找到住持,说要小和尚去给他当护卫,当护卫是要离开从小长大的寺庙的,小和尚当然不愿意,见住持还在考虑便出言说道:“小僧是个文僧,只懂礼佛念经,如何担当得了护卫的重任?”
小公主看出了他的不愿意,似乎也明白住持的顾虑,又问小和尚是不是傻,谁告诉他文僧不能做护卫的?护卫也未必就要打打杀杀,懂礼佛念经就足够了,正好最近她要学习佛法,又不想让那些刻板的老僧教她,正好有不懂的它可以解惑,并提出如果住持和方丈大师不答应,她便去求皇帝,让皇帝下旨。
后来小和尚就成了公主唯一不通武艺的护卫,专职礼佛诵经,本来这样也好,随着年龄的增长并且还要为公主讲经,小和尚的佛法也日益精进。
可两年后的一天在随公主外出的途中遇到了刺客,小和尚感念公主这些年对他的照顾,见有人拿剑刺向公主时奋不顾身地挡在了她的前面,小和尚倒下了。
剑刺穿了小和尚,也刺到了公主,可是被公主的软甲挡下了,刺客也被其它护卫击杀了,小和尚倒在了公主怀里,昏迷前耳边还是那句:“你是不是傻,明知道我有软甲护身还......”
小和尚醒来已经是三天之后了,从其他人那里得知刺客全是悍匪组成,一共十三人,已经全部被击毙,公主有惊无险回来了,小和尚醒来没多久公主就过来了,同时而来的还有皇宫的传旨太监,对他护驾有功进行了嘉奖,他知道这是公主为他求来的嘉奖。
太监走后剩下了小和尚和公主,可以看出来小和尚脱离危险公主很高兴,一个劲地让他以后不要那么傻,他叫“了缘”不叫“结缘”,不管是救人还是杀人都是缘,佛理说得头头是道,彷佛她才是佛法讲师,而“了缘小和尚”是个听经的小沙弥。
了缘听她讲完向她提出了辞行,告知她寺庙才是他的归宿,如今她佛法已经入门,已经不需要他再随行讲解了。
听他这么说,她想留下他,却找不到挽留的理由,只是让他养好伤再走,小和尚没有推脱,养伤期间贵为公主的她天天都带着美食来看望,期间看小和尚状态好了会与他辩法,最总是以她一句“你是不是傻”而结尾。
又是三月,小和尚剑伤已经完全好了,她亲自送小和尚回寺庙,用她的话来说叫“有始有终”是她带小和尚离开寺庙的,如今她再将他送回来。
离开寺庙三载,小和尚已经由一个小沙弥,变成了英俊的少年僧人,没有变的是护国寺那古老而又雄伟的山门以及里面的藏经阁、僧舍......
小和尚回到山上没有再修习经文,而是开始习武,且习武比别人更加刻苦,似乎有什么难以解开的心结,让他一定要有所成就,加上他有深厚的佛法支撑,习练护国寺的武学更是如虎添翼,习武一年已经是年轻一代有数的高手,两年已经不逊于江湖的一流高手,三年在江湖上已经算得上顶尖。
在这期间每一年小公主都会来寺庙祭拜祈福,会顺带去看看了缘,和他辩法,她的佛法像他的武功一样越来越深湛,以往了缘与她辩法很轻松,到现在辩法她已经能偶尔取胜了,只是改不了的还是那个习惯,以一句“你是不是傻”结尾,似乎依然是她输了,在那强词夺理,了缘也很配合地保持微笑。
了缘回寺五年后的一天她再次来到了寺庙,不为祈福,也不为辩法,只为了来找了缘告诉他“她被赐婚给护国将军家的二公子”那个京城知名的纨绔,他父亲是护国将军,他大哥是靖边侯,两人掌握皇朝百分之八十的兵力。
只有她要嫁的这个二公子吃喝嫖赌、无恶不作,但是他父亲跟皇帝开口了,要保他一世富贵,所以皇帝只能妥协,将幼女嫁给他。
她来这里就是想问了缘一句,愿不愿意带她离开,了缘叹息回答道:“天下之大,我们能去哪里?我毕竟是个和尚啊”。
她明白了缘的意思,告诉了缘自古有公主远嫁和亲的例子,为了天下的太平牺牲她一个又算得了什么?其实她早有准备,只是想看看他怎么想。
公主离开了,了缘在佛前诵了三天三夜的经,似是在为公主祈福,又似在跟佛祖告罪,三个月后,一个大雪纷飞的早晨,有一辆华贵的马车来到了护国寺,马车的主人指名道姓要找了缘,却不肯入寺。
了缘来到寺外,见到了找他的人,是哪位她首次与公主见面时和公主说笑的长公主,长公主在雪天看着他,似乎要将他里里外外看透,最终交给他一封信,是小公主写的,信里只有一句话:“你是不是傻?”
长公主告诉他小公主死了,这封信是出嫁那天托她三个月后交给他的,小公主是出嫁那天遇刺死在新房之内的,凶器是一柄长剑,刺穿胸口,长剑便跌落在新房之内,可是随行的护卫说除了小公主根本没有人进过新房。
为此皇帝大发雷霆,宣护国将军和靖边侯回京述职领罪,护国将军自知理亏,已经带着靖边侯回京,目前在府内等待皇帝发落。
长公主走了,了缘在雪里看着信出神,似乎耳边又响起了那一句:“你是不是傻?”
了缘摇着头叹气:“你这又是何苦!缘岂是那么容易了?”
据说那夜一个光头恶魔降临了护国将军府,护国将军府上下,加上网罗的各路高手共计一百三十八口一个都没有活下来,据后来清理现场的人说,护国将军府内残肢满地都是,护国将军父子三人死得尤其凄惨。
那天护国寺降魔塔顶层出现了一个犯了贪、嗔、痴、杀四戒的僧人,据说是自囚于此,粗重的锁链穿过他的四肢以及琵琶骨,一个月后有人发现降魔塔顶层那各僧人已因断水绝食而死去,地面上除了寺庙僧人送来的水和食物还有一行用鲜血写成的小字:
“我以为一介文僧护不住你,所以苦修武功,谁知依然让你倒在了我的眼前,你等我,下辈子我一定死死地护住你,不让任何人伤害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