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要从《城市》说起。
王朕与王明明相识于大学校园。怀着对音乐的热爱,他们成为很好的朋友。大三下学期,王朕写歌,王明明捣鼓音乐工作室。他们非常偶然地录出了自己第一首demo《城市》,一三年冬天,双人编制的乐队——“一三”诞生了。
在好奇心驱使下把demo发到社交网站。发到豆瓣的两个星期之后,《城市》居然出现在豆瓣的音乐榜单上,并且已经有近两万的点击。这样的鼓舞下,他们紧接着做了三首歌。然后,每个年轻人都要踏过的一道坎儿——毕业来临了。
把自己的理想葬送在上下班的人流中,还是逆流而上地守卫心中乱舞的狂花?一年之后,他们做出了自己的选择。“要把音乐做下去,这毋庸置疑。”
巡演、专辑制作、乐队成员的加入,“一三”一步接一步地向着理想之地前进着。
眼童X王朕 王明明
眼童:对于很多热爱音乐的年轻人而言,毕业是一道坎儿。“一三”能够跨过这道坎很不容易。
王明明:从自身角度来说,我们热爱音乐,做音乐给我们带来快感。比起我们正常的工作,音乐让我们幸福很多,虽然当时没有给我们带来赢利,我们还是把音乐作为第一位要做的事。即使之前在上班,我们也会利用彼此的出差和假期拼凑一些时间。
眼童:把音乐“转正”的转折点是什么?
王明明:虽然当时我和王朕都在工作,但我们心里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做一张专辑。一定得把专辑做出来。去年9份,我先一咬牙辞了工作,从上海去宁波找王朕呆了三个月。12月份,王朕也辞职,我们开始全力以赴地探索自己的音乐。
眼童:把全部时间投入到音乐上后,有没有面对一些困扰?
王明明:困扰主要就是物质上的吧。其实也还好。省,多省一点。
王朕:我觉得,物质上面的困难比起精神上面的困难容易解决得多。只要自律一点,是可以生活的。
王明明:更让我们感受到痛苦的是,比如说,写歌写不出来,排练出不了新东西,是这样的时刻。不是物质上的一点状况。
眼童:目前“一三”的风格以民谣为主。这是你们努力的方向吗?想做什么样的音乐?
王明明:我们想做的,也不只是局限于民谣这一隅。在短短几分钟内,用一把吉他通过词曲去表达情绪,恰恰这样的形式,被当下的人们理解为民谣。我们此前并没有很多技术和乐手,所以听起来很“民谣”。但我们想做的不止于此。
王朕:音乐是我们的表达方式,它是我们真实情感的承载。不能限制在所谓的类型里。
眼童:做全职音乐人并不是很容易的事。你们做音乐的动力是什么?
王明明:首先是性格上面的原因,轴。既然已经开始做了,并且好像能够靠着它把日子过下去,自己还挺爽的。就一直做下去。
另外一点是,对自己的作品比较有信心。所以没有放弃。
贝斯 夏景
鼓手 树枝
吉他手 阿能
主唱 吉他 王明明
主唱 王朕
眼童:目前乐队的阵容是什么样的?
王朕:我们乐队一共五个人,鼓手、贝斯手、吉他手,明明是吉他手兼主唱,我是纯主唱。
眼童:“一三”在音乐上的目标是什么?
王明明:希望能写出好听的音乐。
王朕:能够让更多的人听到我们的歌。别人听到我们的歌,会觉得是有想法的,能够引发他对自己的审视和问答。
眼童:做音乐的这几年中,印象最深的一刻是什么?
王明明:我印象最深可能是去年冬天。特别冷的一天,在王朕的公司宿舍。为了减少底噪,我们一直没有开空调。那段时间一共录了三首歌,那些歌我们到现在还是一听就冷。
后来去上海,去无锡,王朕辞职之后,我们一起到了苏州。这个夏天我们又录了三首歌,天一直湿漉漉地下雨,那三首歌就是湿漉漉的味道。至少我们听了就是这种感觉。
现在我们算是半推半就进入职业的圈子,我们会继续对自己走的路负责。
眼童:加油!期待“一三”为我们带来更多精彩的作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