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麻吉星精英教师培育计划
我和孩子们的“小变化”

我和孩子们的“小变化”

作者: 汉说信数 | 来源:发表于2020-11-15 12:08 被阅读0次

    中山 林汉铭

        开学到现在两个多月了,我们每天都在坚持使用反馈器和小组合作进行学习。不管是孩子还是老师,两者都在完成自己的刻意练习。

        现在的我们已经很习惯,“拿机子”、“收机子”、“发奖章”、“小组讨论”、“TPS”、“想一想(30秒),请选择”、“谁让你改变了,他的什么想法让你改变了?现在你怎么想?”、“你的小组有不同的观点吗?为什么他没有说服你”、“谁帮了你,他是怎么帮你的,你有什么想对他说的”.......

        变化悄悄地发生,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1.小组讨论的效度

    【 期初的你们 】

    我的天哪,各弄各的

    【现在的你们】

    深怕我错过了几百万

      总结经验:小组对话最佳的练习时机就是在二次选择中。“谁让你改变了,他的什么想法让你改变了?现在你怎么想?”“你的小组有不同的观点吗?为什么他没有说服你”这种灵魂拷问,不得不让孩子学会倾听。同时也需要,他说的对不对,我有什么要修改和补充的。这样的逻辑在讨论时,也会让小组讨论更加高效点。

      为了加强自己小组讨论成效,孩子们也是费尽心思。

    统计分类,关键词提取

      通过统计知道自己小组的选项分布,聚焦关键词进行交流。

    信息筛查,提炼小组意见

      合作完成信息提炼,统一自己小组内想法。   

      这些“小动作”很好地为接下来便签条的刻意练习打下了非常好基础。因为孩子们已经有这种“表达的需求”了。

    2.命题从论结果到论能力。

    【期初的我】

    单位感知

    主要考察学生对面积单位的感知。这应该算是一种结果式的考察。

    【现在的我】

    选择策略

    通过选择哪句话是对的,对孩子进行能力分类。从而组织简单的分层学习,体会两种做法的优与劣。

    选择条件

    要求出公园一天能吸出多少吨的水?需要用到哪些条件。通过这次三次选择的教学,孩子们感受到条件的使用有时只会用到局部信息。例如:本题中条件2看似没用,但其实“1公顷”这个信息是有用信息。

    总结收获:问题设计不能只关注结果性,过程性、策略性的命题设计,有利于看到各类学生的思考,有助于教学的广度和深度。

    3.组织能力的变化。

    【原先的我】

    组织的对象是孩子。

    【现在“猖狂”的我】

    家长会弄起来

    组织家长进行分析和讨论。

    可以怎么做 家长讨论

    总结收获:组织教学的能力,不能局限于课堂中。可以在不同场合、不同形式下挑战自己,内化成一种能力。

      下阶段,在原有的刻意练习下,追加便签条的刻意练习。在做中学,在学中思。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和孩子们的“小变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xjhb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