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三知(二):知损

作者: 石林析 | 来源:发表于2017-01-21 19:04 被阅读27次

山泽损,损,减也。君子以惩忿室欲(治肝汉肾)。多怒则伤肝,多欲则伤肾,知所减省而惩之窒之,则肝火不得妄动,而肾水亦渐以滋长矣。其功效胜于疏肝益肾丸。——《端素斋杂缀》


损之为益。损卦,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看到了吗,损卦的卦辞,有好的榜样,大吉大利,没有过失,可以贞守!都是好的含义。有意思吧,“损”本来有损失的含义,应该是吃亏了,不是什么好事啊,怎么卦辞却说是大吉大利,没有过失,还要尽可能是的保持这种状态。这是为什么呢?

看过《射雕英雄传》朋友应该都很熟悉一个片段,郭靖在桃花岛背诵“九阴真经”开篇就是:“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是故虚胜实,不足胜有余……”,历史上有没有《九阴真经》这部书我不敢肯定,但是在道家典集里肯定有类似的话。《道德经》里就有:“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无为。”可见,我中华文化中,从根上就有一种“自损”的精神。老百姓里俗语里也有“吃亏是福”一说。这不是中国人傻,而是中华文明特殊性的一种体现。因为中华文明是农耕文明,而农耕文明是一种需要互相协作的文明,农耕文明的持续发展不仅需要相互协作,协作关系是需要人与人之间有一定的“吃亏”精神,才能让协作关系尽可能长久的维持下去。这种吃亏,“知损,自损。”不是中国人傻,这正是中国人真正聪明之处,合作是为了更好的生存!这也是《易经》所传达的道理之一。

中国人从来不认为占定天下便宜是什么好事。古有“塞翁失马”的故事让我们引以为戒;今天有李嘉诚告诫子孙:做生意时,我们能拿到八成的利益时,只拿六成就好了!如果你能注意一下周边的人或事,可能也会发现,往往爱占小便宜的人往往一辈子也就那么碌碌无为的过去了;而很多同阶层里较为成功的人,身上多多少少都有一定“知损,自损”的精神。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现在的人都太聪明了,聪明到谁都不愿意吃亏,都不愿意吃亏的结果是最后大家都一起吃亏。人性是自私的,物质的丰富带来了生活上的富足,另一方面却是精神上的贫乏。中国近百年落后挨打的历史,让中国对自身文化有一种极端的两面性情感,要么恨的要死,贬的一无是处;要么盲目自大,觉得什么都是中国的好!其实,两种表现都是一种民族自卑感的体现。所以有很长一段时间,整个社会都在盲目的模仿着西方所有的一切,好的坏的……,其实也可以理解,谁不希望自己的“家”能富有一些,强大一些,不被人欺负!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的质量越来越高,人们对于文化的渴求也越来越强,正所谓“仓廪实而知荣辱,衣食足而礼节”,现在我们自己民族的文化的认识也越来越趋于理性,这是一个好的现象,说明我们从极端的自卑感中正在走出来。面对许多的不良社会现象,我们积极寻找各种方法来解决,不再是一味的否认,或者是只知道推诿,不再是每个人都认为那是“别人事”或“政府的事”,也有很多人愿意放弃自己的部分既得利益,来回馈社会,哪怕只是很小的部分,这都是一一种好的现象。这说明中华民族那种骨子的知礼知节的文化精神正在复苏。

“知损,自损。”是一种懂得合作共赢的精神,人是社会性生物,只要你不是离群索居,就需要和人交流,与人协作!再说一次,知道自损的人一点也不傻,他只是比别人知道如何更好的合作共赢而已!

相关文章

  • 养生三知(二):知损

    山泽损,损,减也。君子以惩忿室欲(治肝汉肾)。多怒则伤肝,多欲则伤肾,知所减省而惩之窒之,则肝火不得妄动,而肾水亦...

  • 养生三知(三):知养

    山雷頣,頣,养也。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治肺治脾)。多言则伤肺,多食则伤脾。慎焉节焉,乃君子所资以养身者,是可以保...

  • 养生三知(一):知止

    知止:山为艮,艮,止也。君子以思,不出其位(治心)。心之官则思,多思则伤心,受之以止,则随事顺应,无所入而不自得焉...

  • 第一次《知柔太极论坛》通知

    知柔学社养生太极群线下交流会 暨知柔太极论坛 知柔学社养生太极群,(简称《知柔学社...

  • 觉知止损

    打开视频一定会陷入时间黑洞?那就设个预期,及时刹车。看完后感觉挺无聊的。 看看书,纸书电子书都挺好的,给脑袋洗洗澡...

  • 笔录

    二曰:审知生,圣人之要也;审知死,圣人之极也。知生也者,不以害 生,养生之谓也;知死也者,不以害死,安死之谓也。此...

  • 吕氏春秋.孟冬纪 .节丧

    【原文】 审知生,圣人之要也;审知死,圣人之极(2)也。知生也者,不以害生,养生之谓也;知死也者,不以害死...

  • 谁和你生命有关

    有兴多磨句发圈 无聊少交际应酬 少和与你生命无关的 人和事耗着,知止知损止损 那么谁和你生命有关? 生你的人和你生...

  • 学中生道,消除知障

    本章重点讲的是消除知见障。“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求学的人,其知见障一天比一天增加;求道的人...

  • 三知

    古人论三知:知羞耻、知恐惧、知艰难。一个光屁股慢慢长大的孩子突然不愿意穿漏屁股的衣服,这便是有了“羞耻”的意识;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养生三知(二):知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xlnb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