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的目的不在于找到自己,
而在于创造自己。”
—— 萧伯纳
这是屠夫的第 281 篇原创,全文 2000 字
阅读时间 5 分钟,读完别忘了【点赞】哦
金钱永不眠,屠夫问候各位早安。
屠夫最近在重读《价值:我对投资的思考》。
作为高瓴资本的创始人,张磊在书中谈到不少团队和组织的经验。
我第一次阅读时快速掠过了这部分,重读时发现字字珠玑。
书中一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选择与谁同行,
比要去的远方更重要。
恰逢金九银十,想和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01 选工作时,你在选什么
半年前屠夫写过一篇《财务自由前,怎么选工作》,列举了选工作时的3个因素:
- 金钱
- 时间
- 空间
这三者是有形的,就像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xyz轴,可以让我们快速确定一份工作的“坐标”。
然而现实世界里,工作带给我们的远远不止这些。
更多的因素是无形的,比如说工作结果带来的成就感,工作氛围带来的愉悦感,以及工作团队带来的归属感。
这些无形因素中,只有成就感更关乎“事”,愉悦感和归属感更关乎“人”。
接受一份工作前,我们很难对它的团队作出判断 —— 仅有的信息,是你和面试官那有限的交流。
可团队又是影响工作选择的一项重要因素:好的团队,让人甘愿放弃高薪;差的团队,让人不惜降薪离开。
用屠夫工作里的话来说:
团队对“拉新”影响不大;
对“留存”的影响,巨大。
选择一份工作,等于选择一个团队。
02 和低效能人士合作,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屠夫有幸和许多聪明、勤奋又专业的人合作过,他们在工作中效率奇高,而且有3点共性:
- 结果导向
- 有计划,讲逻辑
- 不怕挑战,贪婪有理
先说说「结果导向」。
高效能的人,做事前会权衡各项事务的产出回报(ROI)和优先级,不断地思考工作中的优化空间,持续地提升效率。
上述人群的反面,显然就是《低效的努力》里说的“苦劳乞丐”了 —— 演加班,装努力,秀辛苦,唯独不愿意思考、优化和提升效率,也没有拿得出手的结果。
再聊聊「有计划,讲逻辑」。
高效能的人,开展工作前必定会有所规划,理清核心主干和分支细节,设置合理的时间节点和里程碑,让整个事务在推进中可控。
上述人群的反面,往往是逻辑混乱、思路不清的人。事前缺乏计划安排,事中缺乏进度跟踪,事后缺乏方法沉淀,最终结果完全随机。
最后是「不怕挑战,贪婪有理」。
高效能的人,因为工作效率高、任务完成得快又好,是不会满足于只做一般任务的。他们会主动“揽活”,挑战更有难度的工作,并且乐此不疲。
上述人群的反面,是满足于一亩三分地的人。他们做事拖拉、反应迟缓,不愿尝试不确定的、有挑战的任务,甚至巴不得减少工作内容。
能列出反面,是因为屠夫也和「低效能人士」合作过
—— 那可真是“令人难忘”的体验……
03 恶性循环与逆向淘汰
或许你还心存侥幸:
遇上这样的团队伙伴,
大不了“独善其身”,
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吧。
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
如果你聪明又专业,但在一家整体水平不高、充斥着低效能人士的公司里上班,你一定会很痛苦。
低效能人士的合作水平普遍不高,他们对自己的要求很低,不愿意精进和提升,这是你带不动的。
他们很可能寻求“单赢”而不是“双赢”,进而让团队合作从正和博弈变成零和博弈,甚至是负和博弈。
落到工作中,你会发现这些人带着“占便宜”心态,总想着让别人付出更多、自己付出更少。
这一点很难扭转,也会让你没有动力坚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到这里就结束了吗?当然不是。
在这样的团队里,总会有高效能者实在受不了,选择离开。
这也很正常,优秀的人总会有更多更好的选择,本来就有更多的外部诱惑。
可是这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高效能者的流失,会导致低效能者的比例上升;
就算招到优秀人才,这些合作者也会让ta崩溃;
于是,优秀的人才持续流失,团队越来越平庸……
这是一种“劣币驱逐良币”的「逆向淘汰」现象。
团队的逆向淘汰具有反身性,趋势一旦形成,就会不断循环,自我加强。
谷歌公司坚持“只招A级人才”,正是为了避免这种死循环。
「逆向淘汰」对于个人和团队都是一种灾难
—— 几乎不可逆转的灾难。
04 让你「跳着舞上班」的,和让你「上班如上坟」的
巴菲特形容自己「每天跳着踢踏舞去上班」。
股神的精神百倍,绝不只源于“在做我喜欢的工作”,还源于“和优秀的人一起工作”。
反过来说,令许多上班族「上班如上坟」的,也不只是工作内容,还有合作团队。
平级同事不给力,每天都要给他们“补位”……
部门下属不给力,时不时要给他们“补锅”……
直接上级不给力,分分钟要接住ta“甩锅”……
这份工作就算再喜欢,每天因为这些事疲于奔命,你的耐心,也会被加速耗尽。
人生是一场旅途,终点都是死亡,重点在于过程。
工作是这过程里的一部分,时间或长或短,远方各不相同。
可是,选择与谁同行,比要去的远方更重要。
金九银十,屠夫祝愿大家,各有所得。
作者:屠夫1868 @ 基业长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