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是物极必反的反,包含着相反相成的哲学思辨,体现了老子辩证统一的哲学思想。
《道德经》里说:大成若缺,大直若曲,大巧若拙,大辩若讷。翻译成白话即:你看着缺什么,其实是最大的圆满;你看着有点弯曲,其实是最直的坦途;你看着有点笨拙,其实是最巧的手段;你看着不善言辞,其实是最佳的雄辩。这种相反相成的视角与《易经》高度契合,是中国智慧的重要根基。
我理解相反相成就是辩证法中所说的事物的两面性,而且这两面互为依存,又互相转化。正所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一个塞翁失马的故事,老子朴素的辩证统一思想尽在其中了。
其实每个人都是相反相成的组合。一个人有太大的成功,一定面临着必然的挫折,而这个挫折对一个人的成功来说,是一个必要的环节、一个重要的补充。没有挫折的成功,不仅是不现实的,而且一定还包藏着更大的隐患,这也是我们要居安思危的原因所在。
既然一切都是祸福相依、相反相成的存在,那么去争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老子有言:“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意思是谁都知道什么是雄健,我却要守住阴柔;谁都知道什么叫光亮,我却要守住幽暗;谁都知道什么是荣耀,我却要守住自己的寻常。这就是老子“不争”的思想,更是了不起的人生智慧。
按照老子的说法,有了这种智慧就可以达到“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的境界,意即堵塞一切热闹的通路,关闭一切骚扰的门道,磨去一切逼人的锋芒,化解一切内外的纷争,把自己溶化于自然之光,万物之常。
可是我们惯常的思维是:路也塞了,门也关了,你怎么能够领略外界呢?但老子说,人要想认识万事万物,了解宇宙天地,一切都靠自己去实践、实闻、实尝、实至,是不可能做到的,只有摆脱那些实实在在的纷扰,在静思中才能悟得。
老子本人就说明了这一点,他离开我们已经两千多年了,他不可能感受后世会发生什么,但后世的人都在学老子,因为他悟得了天道,所以他超越了时空,这一点充分展示了静思的魅力。
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