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故乡安在

作者: 淼淼同学在读书 | 来源:发表于2018-10-05 22:10 被阅读30次

    今年春节正月十五时,在家附近的寺庙里祈福,翻看一张张木质的祈愿牌,有一张写得尤为独特:愿故乡安在。落款为一个英文名。

    虽然没见过写木牌的人,但我大概能体会他的心情。

    我们被同一个地方所滋养,就像作家冯唐在《无所畏》里说的“一个人在二十岁之前待过十年的地方,就是他真正的故乡。之后无论他活多久,去过多少地方,故乡都在骨头和血液里,挥之不去。”

    在二十岁以前,我大多数都生活在家乡小城,但迈过记忆的追捕向前看,却逐渐地找不到记忆中童年的影子了。

    我忽然觉得:当我们开始去回忆家乡的过往时,它就已经变成了故乡。

    没有人的故乡一直在,我们只能单薄地希望它慢一点,祈愿它安在。

    可毕竟有些东西丢失了就再也没办法补回来了。我忽然开始想念从前,那时关于故乡的一切都还在。

    那时的寺庙

    家附近的那座寺庙还没有扩大,依旧古朴,我还整日在这附近游荡,日常听听导游讲佛祖的故事,烟雾迷绕的寺庙里,每个人都抱着单纯的信仰而来,期望佛祖可以显灵,去化解难题。

    那时候,相信一切都会得到解答,可这世上,佛祖也在自求。他需要听到的愿望太多,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会得到救赎。

    寺庙里每月初一十五都会送斋饭,庙门前会有买各种美食,小物件的摊子,是为数不多的小盛会。

    姨奶奶是这里的居士,常年吃素,每当这时就会来诵经,有一年中秋节,我一个人去寺庙里凑热闹,碰到姨奶奶在跟随方丈诵经。姨奶奶看到我,在我手心里默默放了个小月饼,说:“佛祖吃过的,有福气。”

    姨奶奶一生口中的挂念跟她念叨过的佛经一样都数不清楚,到头来所求的不过子孙安顺,可以一辈子被庇佑。

    花灯俭儿

    高三时脚受伤得以在繁忙的课业里偷闲不用去上课,去医院治疗后在早市喝完红豆汤闲得无聊观看对面的食品介绍。

    灰白的砖墙上静静写着它的名字,像镌刻着一段失传的记忆:花灯俭儿。

    花灯俭儿的形状肖似老鼠,又被叫做“老鼠子”,里面包有杏仁、核桃或者其他馅料,对于小孩子来说当零嘴再合适不过了。

    小时候家里养着一只肥大的灰猫,每次姨奶奶将花灯俭儿带来家里,猫咪便蹑手蹑脚地上前去偷吃,我总是气它和我一样是个馋鬼,着急地想家里人宣称:“猫咪又把老鼠吃了。”但又无可奈何,谁让姨奶奶的手艺实在太好,猫咪也傻傻分不清楚。

    现在花灯俭儿的样子已经被简化成普通的三角形状,没有人会再认真地去捏一个个“老鼠”。

    我再也吃不到正宗的花灯俭儿,就像渐渐消逝的故乡与童年。

    童年的“百果园”

    小时候,家里种了很多果树,总是需要在夏末丰收时去摘果子,摘完杏树还有桃树,其他季节里还有枣子与梨等。

    那时的梦想大概是所有的果子如果都能长到一棵树上就好了。

    附近的园子里有秋千与假山,鲁迅先生的百草园是他童年的乐园,而我也在这里渡过了众多欢乐的时光。

    穿着蜡染的红裙子,带着猫在草地上奔跑,爬树,在溪流里洗涤脚丫。天空上的白云,夏日午后的清风,草地上不知名的小花……回忆向来短暂,消逝的时光抓也抓不住。可一想到这些生命中的小确幸,却仿佛还觉得近在眼前,变成了记忆中小女孩的样子。

    驼铃

    以前看《城南旧事》,记忆最深的片段是序言:冬阳——童年——骆驼队。

    我家位于小城南部,也有一批一批的骆驼从门前走过,小的时候跟妈妈在骆驼上骑着,骆铃晃荡晃荡的声音飘在路上,那时不会想以后,那时也不会想从前。

    什么是故乡呢?

    我是个路痴,大多时候连东南西北都分不清。可只有在这里,能找到方向。

    因为家在这里,故乡在这里。

    林海音先生在书里说:“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

    我的故乡不可避免地在变化,它悄无声息地就换了面貌,为更多人制造便利,却少了一些我记忆中的样子。我不会再做童年时做过的那些事了,可我依旧想念那时的故乡。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愿故乡安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zcca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