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玉装饰的马镫和用画描绘的诗篇
《世说新语》·规箴 第十
谢中郎在寿春败,临奔走,犹求玉帖镫。太傅在军,前后初无损益之言。尔日犹云:“当今岂须烦此!”
01
用玉装饰的马镫到底该不该用?
《世说新语》第十门规箴的27则故事,分别讲述了规谏治国为政之道,劝导待人处事之方,告诫改正错误之法,但每则涉及的规诫方式都独具匠心。
谢安以平民身份随弟弟谢万军队北伐。军队打了败仗,临撤退逃跑时,谢万仍要摆架子、讲排场,用贵重的玉帖镫。
玉帖镫,就是用玉装饰的马镫。
他哥哥太傅谢安在此以前,鲜有提过什么意见。这次劝他时也只说:“现在哪里还需要找这个麻烦!”
精通规箴艺术的谢安,不过是从费时费事的角度点明族弟谢万不必要这样做,而没有直接指出用玉帖镫做法的错误。
谢安总是和风细雨,含而不露,直到他替谢万亲自慰勉诸将,才消除了部将欲杀谢万之心。
从规箴里,可以看到不少乐谏善劝的人物形象,他们的性格特点:
1、直言敢谏、耻于阿谀逢迎。
2、性格耿直,知无不言。
3、谏诤锋芒外露,无所顾忌,当面指责君主祸国殃民、非圣主贤君。
规箴里的故事表现形式可以大致分为两类:
第一类以古喻今,希望达到以古为训的目的。
第二类借用他人他物含蓄劝戒,以增强说服力。
02
将恐今之视古,亦犹后之视今也。
规箴第十之二、京房论政
京房与汉元帝共论,因问帝:“幽、厉之君何以亡?所任何人?”答曰:“其任人不忠。”房曰:“知不忠而任之,何邪?”曰:“亡国之君各贤其臣,岂知不忠而任之?”房稽首曰:“将恐今之视古,亦犹后之视今也。”
译文:
京房和汉元帝一块儿谈论,京房趁势问元帝:“西周幽王、厉王为什么会灭亡呢?他们任用的都是什么人呢?”元帝回答说:“他们任用的人对他们不忠。”京房说:“知道不忠却任用,这是为什么呢?”元帝说:“亡国之君都认为他们的大臣贤明,哪里会知道不忠还任用他们?”京房跪拜道:“恐怕我们今天看古人,就像后人看我们今天一样啊。”还有什么词的意思你不明白。
认为劝勉告诫,很容易就能促使君主或尊长采纳意见、扭转时局的设想,大多数情况下是难以实现的。著名的西晋政治家、文学家张华就因“谏废太子”事件,被捕遇害又夷灭其三族,审视他遇害的渊源,要从他的诗作《女史箴》讲起。
晋惠帝的时候,贾后专权善妒。当时大文学家张华作《女史箴》一文来讽刺她,并借此教育宫廷妇女。"女史"指宫廷妇女,"箴"则为规劝之意。《女史箴》以历代贤妃事迹为鉴戒,被当时奉为"苦口陈箴、庄言警世"的名篇。
女史箴图 顾恺之03
用画描绘的诗篇
东晋画家顾恺之根据张华的《女史箴》,画了的一卷插图性画卷———《女史箴图》。这幅画卷现于大英博物馆藏,内容是所谓妇女应遵守的清规戒律。
《女史箴图》是集教化与审美于一身的成功典范,并预示着中国绘画由重教化到重审美的转型,由此而言,《女史箴图》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为什么《女史箴图》被后世尊祟?
《女史箴图》在结构与空间处理上,都已经非常成熟。画面每一段都相对独立,且又前后照应。在空间处理基本上是按主要人物、尊贵人物大而次要人物、卑微人物小的原则,显得稚拙而饶有画意,体现了早期人物画的风貌。主题人物的塑造,也都能根据不同的内容,赋予各种不同的动作,人物的动态神情呼之欲出。通过动作和表情的变化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无疑将两汉以来的人物画创作水平向前推进一大步。
唯有《女史箴图》才堪当中国古代绘画史上“春蚕吐丝,流水行地,以形写神,皆出自然。”的巨赞!
推荐阅读:
女史箴图 顾恺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