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民族最早的宪法性文件——《燹公盨铭文》试诂
顾如注:本文是《墨子经义释诂》中的一个训诂原则案例。原登在爱思想。此处将之改为图示,方便读者一目了然。纯文字版内容拉开得太长,不够方便识别。
例二:2002年北京保利公司从境外购回一件青铜器《燹公盨》,铭文曰:
“天命禹专土堕山浚川乃釐方设征降民监德乃自作配飨民成父母生我王作臣厥贶唯德民好明德寡在天下用厥邵好益求懿德康亡不懋老友盟明经齐好祀无凶心好德声遘亦唯协天釐用老神复用祓禄永御于宁燹公曰民唯克用兹德亡诲”。
⑴先不要参考其他训诂,以免进入牛角。首先看看哪些字不懂读[1]。燹,读xǐan,大意是‘野地里烧烤猎物的火堆’[2]。盨,读xǔ,类似鼎。当时青铜器上刻画的是最重要内容。贶,读kuàng,赐予。遘,读gòu,相遇。
⑵现在反复读原文,找到句读。结果如下:
“天命禹专土,堕山浚川。
乃釐方设征,降民监德;
乃自作配飨,民成父母;
生我王作臣,厥贶唯德。
××××
民好明德,寡在天下。
用厥邵好,益求懿德。
康亡不懋,老友盟明。
经齐好祀,无凶。
××××
心好德声,遘亦唯协天;
釐用老神,复用祓禄。
永御于宁。
××××
燹公曰:民唯克用,兹德亡诲。”
寻找句读的时候,优先寻找对称性,然后是本文所述几种句型。咱们最好对比儒者所作句读来看:
“天命禹敷土,随山浚川,乃差地设征,降民监德,乃自作配乡(享)民,成父母。生我王作臣,厥沬(贵)唯德,民好明德,寡(顾)在天下。用厥邵(绍)好,益求懿德,康亡不懋。孝友,吁明经齐,好祀无凶(废)。心好德,婚媾亦唯协。天厘用考,神复用祓禄,永御于宁。遂公曰:民唯克用兹德,亡诲(侮)”。[3]
比较之下就非常明显。本文所作句读,整个铭文成有节律的类诗经体形式,每段结尾越来越短,呈吟咏形态。而儒者所作句读,则完全没有节律。华夏民族最早以歌谣方式传递信息,一直以诗经体为作文的母体。怎么可能如此结结巴巴呢?更糟糕的,儒者所作之中有好些通假。按照本文句读却不需要通假。本文所作句读,唯一可能遭遇的疑问是:“心好德声,遘亦唯协天”。怎么出现了5个字,不对称。答案是:亦唯,这些语气词放在一起是连读的。
⑶下面我们尝试翻译一下全文,和寻找句子之间、段与段之间、全文的逻辑关系。
顾如注:为方便阅读,以下改做图示
结构完整,语气畅顺,类诗经体,这才是王者应有的文字水平。。
附《燹公盨》影印件:
网友评论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