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多宝藏,仅付有心人。
只有地道的当地人才会在平凡的乡村生活中找到别人所找不到的宝贝,许许多多不起眼的小玩意儿在勤劳的老农人手里熠熠生辉。村头的大香椿树,每年都会给我们孩子带来美味回忆,田里的野芹菜也会进入到我们的餐桌,成为一道风味,就连茄子的根茎也能在我们的手下焕发出生机,登上厅堂。
![](https://img.haomeiwen.com/i24206285/fc912ebd2bf695e3.jpg)
勤劳的人民是智慧的,就像一个魔术师,把黑白的乡村山水画过成了浓墨重彩的油画,多姿亦多彩。
但今天我想谈一谈家乡的另一件宝贝-小竹笋,这是一道全国人民都不会拒绝的菜,无论是湿吃,还是晾干在吃,或者佐以它物,都好吃极了。湿吃清脆,干吃甘甜。在美食家的眼里,它是一道野味,所以众多的菜系都有它的身影。
酿扒竹笋和油焖笋都是它的不错做法,而我们当地的普通做法是生笋炒鸡蛋,笋的脆加之鸡蛋的嫩,上桌是我们孩子的必抢菜。
笋在我的家乡分布范围极广,外婆家属于湘中丘陵地带,村庄坐落于一个四面大山包围的盆地里,只有一条通往外界的曲折小路,仿佛是一个天然的野生聚宝盆。竹笋也在这里为家,枝繁叶茂。
家乡的笋以清明时节前后的那段时间最为中意。小雨朦胧滋养着沃土,小笋悄无声息的从地表探出头来,一节一节的,外表深棕色,体型胖墩墩的,惹人怜爱。
虽说分布广泛,但以国有苗圃后面的那座大山里最为茂盛。那里人迹罕至,杂草丛生,每当我们去采摘,都要费好大一番力气。但回报也是丰厚的,在一块块松树土地上,小竹笋安安静静的一根一根的错落有致的分布着,同行的孩子争先恐后的赶紧“抢”,生怕晚了就被别人摘走了。都想多了,每次都是实在装不下了才恋恋不舍的抱着“战利品”回家,一路有说有笑。
在摘笋的路上,不只有我们孩子队,还有专业的踩笋人,他们的标配往往是这样的,一个小提塞,一把小摘锄,戴个斗笠,披个蓑衣孤单的在大山深处穿梭,发掘。他们遇着竹笋,不会像我们孩子争先恐后,他们会放下提塞,取下小摘锄,用手把竹笋周边的杂叶子轻轻拨开,再在笋的周围用摘锄左一下右一下的将土挖松,直到整完小笋露出了真面目,才会小心翼翼的给折下来。美味得到了充分利用,且品相完好,一般这样的竹笋都是供给大酒店用的,给客人尝鲜。
我们就不用考虑那么多了,只要上了餐桌能让我流哈喇子就够了,竹笋的采摘期不长,也就那么一两个月的时间,所以没事我就会和一群小伙伴去到大山里寻找它,而它似乎也十分欢迎我,总会给予我无穷的馈赠
可能我是大山的子民吧!得以眷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