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上班伊始,我的一位大学同学笑嘻嘻地在班里的女生群里发了条消息:“我被裁员了。”当时正是下班回家路上时间,群里正闲聊开玩笑,众人大惊。
我问:“你这是给我们的新年玩笑吗?”
同学笑嘻嘻地回答:“不是玩笑,是真的。”
“什么原因?”
“战略改变,大中华区业务停止。”
“全部人被裁?”
“不,我和一位总监,级别最高的两个。”
该同学任某英国公司大中华区总经理,住香港。圣诞时正惬意地休假,给我们频晒自己香港海边家里的靓照,然后飞去了英国总部。这是没有任何预兆啊,她这个级别,公司这么大的战略变动和裁员计划不可能预先没听到任何风声的。
沉默一秒后,有人问:“政治斗争吧?”
“不清楚。”
“什么时候最后一天?”
“明天。”
无数个惊讶的“啊?”“啊?”“啊?”
该同学刚到英国,订的回程机票是一周之后的。也就是说,她去时计划呆一周,去了却立刻被通知离职。事情蹊跷。
我给该同学打电话,了解到前一天,公司和她谈话,表彰她表现优秀,大中华区业绩优秀,次日人事部就通知她被裁员,且第二天就走,电脑当场上缴,公司里所有账号被封,邮件全部删除。
我们这个年龄都已经身经百战。这情形一定不正常。她也已经在和英国及香港的律师谈了。
很有可能是她前几天发了一封邮件抗议公司里的薪酬歧视,同工不同酬,她的同级别其他大区的负责人都是白种男性,唯有她是黄种女而且是中国大陆女性,因此虽然她的市场大,业绩好,薪水却比其他人低。她指控公司的人事部在她的薪酬设计上带有明显的种族和性别歧视,因此被报复。
她对人事部的指控断续持续了一年,在群里早就和我们说过,所以,这不是临时编的故事。她向人事部指出她的怀疑,人事部说她邮件已经被删除,没有证据。这个答复让真相昭然若揭。
这位同学后来几天吃什么吐什么,她孤身一人在英国受到这样的欺负,精神上凭着自己的成熟和修养还微笑着,身体却如实地反映了她在这不公平对待下真实的情绪。
这样的同工不同酬也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且不说她所提的是不同大区,就算在同一个国家,相同职位的薪酬也可能与国籍和人种有关。我前公司(已经在这方面做得非常有分寸的一个跨国公司)的东南亚分公司里,同一个级别里白种人的工资最高,其次是新加坡人,再次是中国人,马来西亚人,印度人。我也为此事郁闷过,是我后来决定离职的原因之一。
退一步说,就算裁员的初衷并非打击报复,它所执行的辞退流程本身已是问题重重。
战略变化的裁员需要和员工商议赔偿条件,双方同意后还需签署书面协议才可执行。若是辞退表现有问题的员工,公司则需出示清楚的证据,得到员工的确认才可进行辞退。这个流程在如英国,法国,澳大利亚这样对劳动者十分保护、裁人非常谨慎的国家发生,简直不可思议。其流程本身就有歧视的嫌疑。
因为,他们身处英国的人事部绝对不敢以这种方式裁掉他们在英国的任何一个员工,假如她在中国任职,但是一位白种人,也不可能被这样对待,甚至假如她是黑人或者穆斯林,他们也不大会发生。事情就出在我的同学是黄种人,而且是中国大陆的黄种人,这帮人才肆无忌惮。
我们都支持她不妥协,抗争到底。抗争不一定能争取到更多的赔偿,值得她付律师费去打官司,但一定得让这件事情有所了断。因为,中国人习惯了在这种事情上息事宁人,现在,我们必须站起来。
而且,这样的事情与中国GDP排第几,有多少艘航空母舰无关,而和我们是否有平等的意识,是否有抗争的意识有关。
我们在国内就缺乏平等的意识。性别歧视,地域歧视,城乡歧视,对残疾人的歧视,甚至在公开场合,在某些媒体节目里比比皆是,丝毫不避嫌。说到种族,可能我们无意识,但在国内对白种人卑躬屈膝,对自己人粗鲁冷淡的现象仍屡见不鲜。若国人和一位白种人在一起,白种人一定被视为国人的老板,受优待,而国人则被视为为白种人服务的下属或陪同,被差遣。我就遇到过这种啼笑皆非的局面。我和我的白人下属在一起,到哪里我都被视为他们的下属或秘书,只因我是中国人,还是女性,且没有白发苍苍。
再者,我们的同胞无论到哪里,都是勤恳耐劳,克勤克俭,遵纪守法的良民,是很多国家的经济支柱,然而,我们无论在哪个国家,都是政治上的弱势群体。中国人只扫自家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不团结,不抱团,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凡事利字为先,衡量一下经济上的得失之后,哪怕在人权上,尊严上受到了损伤也都算了。
而在国际上有被歧视的历史的黑人和穆斯林却因长久以来的斗争,变得没有谁敢歧视。相反,很少听到中国人为被歧视而做的抗争,貌似中国人没有被歧视(因为我们的自欺欺人麻木不仁从未声张),实质上处处被歧视,只是歧视了还不敢发声。
如果我们继续这样下去,我们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包括我们在跨国企业的地位,我们的跨国公司在国际社会的地位,都无法提高。只有我们了解国际社会的规则,并理解以什么样的方式去保护自己的权利,我们才会在国际社会获得应有的尊敬。
去年,我亲身经历过一次这样的抗争。我司一个合作公司的某高管(白种男性)因某事在给我的一封邮件中,对我用了“像你这样爱撒谎的中国人”这个表达,我立刻跳了起来,义正言辞地回信给他指出他的种族歧视,并将邮件抄送给了他的老板及我的老板(皆为白种男性),告诉他的老板我不能接受他的员工有这样的行为。他的老板立刻回复,向我道歉,解释说这位员工喝醉了酒,并不代表他的真实意思。那位闯祸者也立刻解释说他的妻子是马来西亚人,所以他不可能有种族歧视,他只是喝醉了酒在开玩笑。我才不管他是喝了酒还是磕了药,这种歧视我不可能纵容,也不可能被醉酒玩笑的托辞所搪塞。我的老板立刻发邮件支持我,最后他的老板亲自打电话给我的老板道歉,我的老板要求那位高管永远不要再出现在和我公司合作的团队里。
不管他的老板和我的老板的行为是否真心,他们在表面上都必须这样做,因为,这是发达国家的准则,任何种族、性别、年龄、宗教、以及对残疾人的歧视都是不可触碰的红线,若碰了,轻者辞退相关员工,重者媒体舆论,法庭起诉,吃不了兜着走。
此类的歧视有时没有这么显性,而比较隐性。比如有一次,我的某任雇主(跨国公司)组织的会议里,参会的有多个国家的人员,最后会议秘书发的会议纪要里独独漏掉了来自中国的两位同事。当然,这其中的原因可能种种,但不排除潜意识里,该秘书就是种族歧视在作怪才会遗忘中国。我假装开玩笑地对我的老板说,这也太巧了吧,有点种族歧视的嫌疑。我的老板立即说,我来提醒她。秘书后来补发了邮件,将中国两位同事加了进去,并不断地道歉说先前是她的疏忽。
国际社会里,任何疑似歧视都值得我们敏感地去识别,并纠正,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地提醒国际社会,中国人十分明白国际上的规则,也十分重视自己的权利,并且对任何歧视和疑似歧视零容忍。
这里我不得不提的是,维护任何权利需要理解什么是我们的权利。近几年国人不断地在国外为“受歧视”而抗争,比如在飞机上闹,在机场闹,还有最近在瑞典的酒店里闹,若事实真相真如媒体所描述,就是无理取闹,把义务当成权利,把不遵守别人的运营秩序的错误当成受歧视,几乎触碰法律了。这样的胡闹只会让我们更加地不受尊敬。
我的这位同学今晚飞机从英国回来。我们将一起为她出谋划策,维护她的权利和尊严。
我在这里并非要煽动大家的爱国热情,做出诸如抵制某国的行径。正如本文的标题,这一切和爱国无关,只关乎作为人的基本权利(人权),它不应该因种族、性别、年龄、宗教等因素而被践踏。
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我们都应该为维护我们自己的平等权利而努力,同时,我们也应该尊重其他种族,其他国家,其他性别,其他年龄和宗教的群体的平等权利。
这样的努力应由我们每一个中国人作为个体去作出,而非仰仗国家的经济、外交甚至军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