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硯】
【原文】
近人詞如復堂詞①之深婉,彊村②詞之隱秀,皆在吾家半塘翁③上。疆村學夢窗,而情味較夢窗反勝。蓋有臨川④、廬陵⑤之高華,而濟以白石之疏越⑥者。學人之詞,斯為極則。然古人自然神妙處,尚未夢見。
【註釋】
①復堂詞:譚獻詞集。
②疆村:即朱孝臧,壹名祖謀,字古微,壹字藿生,號漚尹、上疆村民,歸安(今浙江省湖州市)人。近代詞人,校刻有詞集叢編《疆村叢書》,著有詞集《疆村語業》等。
③半塘翁:即王鵬運,字佑遐,壹字幼霞,自號半塘老人,晚年又號騖翁、半塘僧騖,臨桂(今廣西桂林)人。清末詞人,校刻有詞集叢編《四印齋所刻詞》,著有詞集《半塘定稿》等。
④臨川:即王安石,字介甫,晚號半山,臨川(今屬江西省)人。因其籍貫臨川,故以“臨川”代指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文學家,著有詞集《臨川先生歌曲》,壹名《半山詞》。
⑤廬陵:即歐陽修。以其籍貫廬陵(今江西吉安),故稱。
⑥疏越:疏導流暢的意思。
【譯文】
近人的詞如譚獻詞的深情婉約,朱孝臧詞的含蓄秀拔,成就都在我家半塘老人之上。朱孝臧學吳文英而情味比吳文英更好,具有王安石、歐陽修的高尚清麗,又輔之以姜夔的疏朗暢達。學人的詞,以他為頂峰。但是古人自然神妙的地方,仍然連做夢都沒夢見。
【評析】
此則論近人譚獻、朱祖謀、王鵬運三家學人之詞。雖在學人之詞內部有地位高下的權衡,但都未被列入本色詞人之列。王國維的尊體之心於此可見。
其實所謂學人之詞,王國維是總體將其納入“破體”的範圍的。可能是語涉“近人”,故王國維出語頗為講究。先是評說譚獻詞“深婉”,朱祖謀詞“隱秀”,並將他們均置於王鵬運之上。而在譚獻與朱祖謀之間,似又以朱祖謀為勝。朱祖謀是晚清師法吳文英詞的引領者,按照王國維此前對吳文英詞的極度貶斥,其對朱祖謀的貶斥也當在情理之中,但王國維居然認為朱祖謀的情味反而在吳文英之上。之所以形成這種後出轉精的現象,王國維認為是因為朱祖謀雖然在大的方向上不離吳文英,但也不限於吳文英壹家,而是把王安石、歐陽修的“高華”和姜夔的“疏越”融入其中,所以形成了其壹家之特色。所謂“高華”,按照許文雨《人間詞話講疏》的理解,應該是指聲調高逸;而所謂“疏越”,則是形容余韻不絕。如此,學人之詞也就部分具備了傳統詞體的若幹特征了。但學人之詞,畢竟以“學”為基本特色,才學的張揚與性情的抑制也就不可避免會產生壹定的矛盾,如此要在學人之詞中追求“自然神妙”,也就難以追尋了。
註:以上均轉載自易文言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