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34期“勤”专题活动。
从小到大我和父亲相处的时间并不长,但有关他的点滴都使我印象清晰,他的一生都在把勤劳贯彻始终。
网侵删父亲出生在一个江湖郎中的家里,由于郎中嗜赌成性,把每日挣得的收入晚上全部输光,奶奶还大气不敢出,忍气吐声地活着,但凡多说一句必挨打。所以父亲自记事时起就跟着奶奶四处讨饭吃,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日子,自幼体验了世态炎凉,尝尽了人间冷暖。
父亲十六七岁时应征入伍,在部队刻苦训练各项技能,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第二年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时时处处无不严格要求着自己。
也许是幼年时的磨难是他一生都无法抹去的记忆,他在部队比一般人表现得更为刻苦,他凡事必勤当先,在学习上,他总是勤学勤问,在工作上,他是勤动手、勤动脑,在和同事相处时也是勤关心、多照顾。
从部队转业后,他服从国家安排,到最艰苦的地方去,把一腔热血投身到祖国的工程建设中,在极度缺氧的青藏高原,当他接到上级要求进藏时,没有丝毫的犹豫,就日夜兼程地随着队伍出发了,进藏绝不是说说而已,没有过硬的身体条件,不要说进藏去干繁重的体力劳动,但只是能进藏都绝非常人所能承受的,很多同去的人,还没有到达都因严重缺氧而插上了氧气管,有的没等插上氧气已经失去了呼吸,连抢救的机会都没有了。
父亲曾参建的桥再往西上,就会陆陆续续有人不断地倒下,失去意识,甚至生命,有的人因强烈的高原反应吃不下饭,有的上吐下泻,有的便秘。由于气压低,水一般在七八十度就开始沸腾了,当时条件有限,他们不得不吃夹生饭。
父亲及他的同辈人除了需要克服身体上的种种不适和困难,还要保质保量地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当时的在没有机械化作业的条件下,全靠肩挑背扛、靠脚踩手抬,在环境条件极其恶劣的条件下完成了西藏的拉萨大桥、藏北的黑河大桥、康藏公路等,有的同事永远长眠在西藏,再也没有回来。
父亲一年只有一次探亲假,所以我对他的记忆也只停留在某些零散的片段上,父亲每年的探亲假也是我一年中最为快乐的时光,他会为全家挑选漂亮的衣服,家里的伙食标准也会提高不少,都是他亲自掌勺烹制美食,闲暇的时候他会给我们讲脍炙人口的故事,讲他在外边的见闻,讲他身边的故事。他喜欢用悬疑式叙事手法,使故事铁宕起伏、一波三折,特别耐人寻味,每一次我们都听得全神贯注,深陷其中,被故事情节所深深折服。
父亲曾参建的桥父亲陈效勤的一生犹如他的名字一样,一生勤恳报效家国,1988年的一个徬晚,父亲像往常一样正在做收工前的准备工作,当他把位于桥头的扶梯收起准备搬运到另一处时,谁知脚下不知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身体立刻失去了平衡,连人带梯一起掉入了翻滚的江水里,瞬间不见了踪迹。
父亲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却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了他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中去了,他的身影曾遍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从人迹罕至的西部高原到热闹繁华的大都市,他参与修建桥梁、公路、隧道、机场跑道等都在延续着他的生命,在诉说着他的故事。
父亲曾参建的桥父亲的一生是平凡的,但也是伟大的,他凭借着勤劳的双手,在平凡中见证着伟大,他把自己平淡的一生都融入到了一个个卓尔不凡的工程中去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