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这是道德经第五章中的最后一句话。对于这句话,比较传统的解释是“言辞政令越多,反而会加速国家的败亡,不如保持少言虚静”,而我更想从以下两个方面去理解。
一是从集体来理解。就拿一个单位为例吧,如果一个单位不停的向下面发号施令,交代任务,我觉得这个单位肯定会时常发出不和谐的声音来。
上午领导才发通知,要按什么要求来完成什么任务,结果快到下班时关于同一个任务却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来,而这个时候你的任务已经快做完了,你作何感想?别人跟你布置的任务已经够多了,结果你还被别人不断地往身上堆任务,你作何感想呢?别人通知你下班之前要上交什么材料,好不容易准备好了去上交时,别人却说你可以不用交了,你又作何感想?我不知道别人的感想如何,反正我是要发表负能量的。凭什么啊,就凭你是领导,可以随便一句话,把别人耍的团团转么?所以,有时候领导不喜欢听别人发出抱怨之类的负能量的东西,可是想想很多时候正是因为领导自己言辞太多而造成的朝令夕改或者使别人不堪其重啊。
二是从个人来理解。一个人话说的太多了,很容易给自己带来祸害。还记得东汉末年的杨修吗?杨修才思敏捷,灵巧机智,很有口才,然而他却不懂收敛少言,经常是出言不逊,口无遮拦。
一次,曹操在门上写了一个“活”字。工匠们不解其意。杨修说,门内添活字,乃阔字也,丞相嫌建的园门太宽大了,工匠们恍然大悟。
一次,塞北有人给曹操送来一盒精美的奶酪。曹操尝了一口酥后,突然盒上写了“一合酥”三个字,让使臣送给文武大臣。大臣们不得其解,杨修看了盒子上的字说:“是魏王让我们一人一口酥嘛!”在场的人无不叫绝。
一次,曹操吩咐左右说:“我梦中好杀人,所以我睡着时,你们不要靠近。”一天,曹操睡觉时,故意把被子拖到地上,一近侍慌忙拾起为他盖上。不想曹操即刻跳起,一剑把他杀了,然后复上床睡觉。起床时假装做梦,故意问:“何人杀我近侍?”大家都以实相告。曹操痛哭,命厚葬近侍。可杨修却指着近侍的尸体叹惜说:“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
最后一次,曹操出兵汉中,进攻刘备,困在谷口,想进兵,又被马超拒守;想退兵,又怕被蜀兵耻笑,心中犹豫不决。夏侯惇进来问他口令时。曹操随口道:“鸡肋!鸡肋!”夏侯惇于是传令下去,都喊“鸡肋”!杨修听见传“鸡肋”二字,便收拾行装准备撤退。其结果是曹操得知后,唤去杨修,大怒道:“你怎敢造谣言,乱我军心!”喝令推出斩了,将首级号令于辕门外。
杨修不可谓不聪明,可是难逃一死。而如果要说他死在谁的手上,其实他是死在了自己的舌头上,管不好自己的嘴啊。看穿了何必说穿呢?所以,杨修这是祸从口出啊。
所以,不管是组织还是个人,都应该谨慎“多言”之失而要紧守“守中”之道啊。
写于2021年1月5日 星期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