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帝王修陵墓是大事,工程动辄几十年,耗费巨大人力物力财力。朱棣登基后,也开始了这项工作。但他派出好多风水先生,都没有选出最佳地点。
一日,朱棣带了两个内侍,亲自出宫去为自己选择长眠之地。中午时分,来到了香山。正值初秋,香山红叶美不胜收。山下农田千顷,三面环山,东望可见紫禁红墙碧瓦,简直是绝好的风水。
游玩一日,朱棣对香山甚是满意。眼看日头偏西,夕阳西下,朱棣三人来到一处村落,村口有两个老翁坐于一株大槐树下对弈。
两个老翁早听闻皇帝近日正在选陵,远远看去,来者三人器宇不凡,不似寻常百姓,心下便有了计较。若是皇家将陵墓选择于此处,周围百姓就没好日子过了。他们俩耳语几句,商量好了对策。
朱棣走到近前,问起两位老者尊姓大名,何处人士,还有关于香山的一些情况。
两位老者轮番上阵,一个说自己姓沙,住沙各庄,另一个说姓石,住屠户营,三代都是杀猪(朱)的。
又说香山还有个别名叫鬼见愁,从各个方向看去,香山如狮如虎,所以又叫卧狮山、恶虎岭。当地还有句俗语,狮虎同霸香山,猪(朱)狗不在此留。前面还有一条时而干涸的小河,叫哑巴河(无水),旁边一座庙,叫无梁庙(无粮)。
朱棣听完这番话,心都凉透了,这个地方所有的名字都和他朱家犯冲。朱棣心情糟透了,无心再往下问,只想赶忙离开这个不吉之地。
据说过了不久,一个叫姚广孝的和尚提出把皇陵选在京城北面的昌平,朱棣欣然接受了,这就是现在的十三陵所在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