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超市里,各种自制食品一应俱全,从丰富多样的中西式面点,到色香味俱全的熟食、凉拌菜,再到荤素搭配的各式快餐……完全可以解决人们的一日三餐,既方便又省心。
而且这些食品由于保质期比较短,当天没卖完的下午就开始做特卖,对很多人来说,花很少的钱就能吃得不错,具有极大的诱惑力。精打细算的家庭主妇,也是其中庞大的消费群体。
但是,这些自制食品真的可以放心吃吗?超市里的特价商品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猫腻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超市的自制食品通常存在以下问题
◆环境不卫生,操作不符合规范
很多熟食都是现场制作的,而超市里人头攒动,食物在这种全开放的环境里容易受到污染,有的工作人员没有按照GMP标准(食品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着装并佩戴帽子、口罩。
如果你稍微观察几分钟,就会发现有些工作人员连手套都不戴直接徒手接触食物,还有的不顾唾沫星子横飞,大声吆喝招揽顾客……每一个环节都槽点满满,存在严重的卫生隐患。
◆用包装日期取代生产日期
所有食物都标明是当天生产,不管是包子馒头等面点,还是烤鸡卤鸭等熟食,都是工作人员称重后,再往塑料袋上或者包装盒上打上一个日期,标签上显示的是当天,但究竟是什么时候制作的,则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曾经有人在超市里买的馒头,回家后竟然发现长毛了,发霉了,而标签上赫然写的是当天生产。面点都这这样,肉类等熟食就更难说了。
◆食品标签不符合规范
自制食品属于预包装食品,应严格标注食品的配料清单,但究竟有多少超市可以做到呢?
国家2012年正式实施的《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11)》规定,食品标签中应标示食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和规格、生产者、经营者的名称等内容,其中对食品添加剂的标注也有明确规定。
而超市的糕点标签上,除了名称、重量、包装日期和价格以外,并没有按照国家规定注明配料表,就更别提添加剂了。
快到年底了,超市里各种促销活动也陆续拉开序幕。家庭主妇们也准备置办年货了。
芭堂主提醒,在超市购买食品时,要注意:
◆买任何食品时都要注意看标签,查看生产日期、保质期等是否完整,同时观察包装是否破损。标签不完整、包装破损的尽量不要买。
◆尽量选择新鲜的、刚出锅的产品,警惕超市的打折促销、买荤送素等活动,这种活动主要在傍晚、针对马上过期的食品进行,安全指数不高,最好不要贪图便宜而购买大量此类食品。
◆凉拌菜尽量少吃,安全隐患最大,如果实在想吃,买回家后,最好再增加一些醋、蒜等调味品,一定程度上起到杀菌作用。
◆熟卤制品容易存在大量亚硝酸盐、色素等成分,不要经常吃,买回去后最好再重新加温。
◆切开的盒装蔬果容易被细菌污染,发生变质,而且,营养也会流失,最好不要买。
挑选零食时应注意:
◆土豆片或玉米片,烘烤的优于油炸的;
◆避免含有反式脂肪的食品,注意看食品的营养标签,通常都会标明;
◆尽量买100%纯果汁,远离含“高果糖玉米糖浆”、“人造色素”、“人造香精”的饮料;
◆坚果尽量选原味,盐焗、奶油味或其它口味的钠含量往往很高;
◆饼干建议选购全麦的,但请注意是否是真的全麦,也要看营养标签上的“脂肪含量”;
◆各种无添加的水果干和蔬菜条也是不错的选择,但不要选择糖渍盐渍的品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