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遍万水,唯你是心头好。

作者: 素白_ | 来源:发表于2019-03-01 22:44 被阅读46次

    文/素白

    昨夜深夜看文,无意看到一句话:我家以前也有一棵青皮橘子树。非常酸,吃不完但很喜欢剥开。

    看了忽然莫名感动,就抄了下来,在字面间久久停留,然后发呆。

    我想我是想家了。

    小时候院子右手边的路口有一棵苍天大树,想不起是什么树,只是记得它从不开花结果,只是一味茂盛着,春去秋来,没有人记得它曾经是否也掉落下过几片叶子,又目睹过多少人情冷暖。

    大树再过去的第二栋,是一家卖早点的铺子。铺子里卖包子,卖油条,卖三角糕,还卖海蛎饼。

    若说每个人的心里头都会有一个挥之不去的童年味道。那我童年味儿的大部分许是海蛎饼给的。

    小时候因各种变故,家里的日子并不宽裕。对我而言能吃得饱饭,尚有书读,就是万幸的事儿,哪还能再敢贪心有日常饭以外的食物可吃。若见了别人家早饭吃的是早点铺里买来的食物,心里便会生出几分羡慕。

    如今想来,竟觉得这种羡慕就好似现在埋头挣扎在象牙塔底下的年轻人对小资的向往。

    记得第一次吃海蛎饼是父亲的友人老王带我去买的。我激动并小心翼翼的跟在他的后头,就像这是一次庄严的出行。记忆中的早点铺大娘,和大多数乡里妇人一样,干活儿时总围着绿头巾,我猜应是为了冬来挡风夏来遮阳吧。

    那日清早过去时,她依然围着她的绿头巾,在油锅边上忙碌着,旁边放着两个淡绿色铁盆,一盆是调好的米浆,另一盆则是由卷心菜、紫菜、小葱等食材搅拌而成的海蛎饼馅儿。

    而滚滚热油里的海蛎饼正热烈的金黄着。不知听谁戏谑过,说海蛎饼的精神是:莫问出处,下得油锅方为英雄。虽是戏言,但我觉得也是贴切的很。

    我在大娘跟前伸着脖子,眨巴着好奇而崇拜的双眼看着,那时觉得能做出这种香飘百家食物的她是和魔法师一样有能耐的,我不愿错过她的任何举动,努力把每个步骤记到脑海里,心想,等长大了也就能做出这样美味的食物来。

    大娘见我们来也不刻意寒暄,依然认真地重复着她的动作:在专用的炸海蛎饼铁瓢上涂上1-2毫米厚的米浆,依次加入搅拌好的菜馅,再往上面放一到两粒海蛎,再稍微压实,再用米浆涂上一层1-2毫米厚的皮,最后放入油锅。

    每每大娘将做好的海蛎饼胚缓缓放入油锅时,我总觉得那是海蛎饼在经历一次辉煌的蜕变。

    待到回去时,我的手中已多了一个香脆酥口的海蛎饼。我想是回去的路太长吧,所以那个海蛎饼我吃了一路,却还是没能吃完。

    原来小时候舍不得吃一样东西,和成年后舍不得一些人是一样,以为磨蹭着,就能留下些什么。

    我把海蛎饼伸到老王跟前问他:“你吃吗?”他摇头,然后道:“明天我还给你买。”

    我不说话,低头吃着,回家的路,仿佛真的是没有尽头的。再抬头时,看到一个扛着锄头要下地干活的农人,他的背微驼,是被汗水压弯的吧,就像老王。

    我忽然有一些伤感。

    第二天,老王笑着喊我:“丫头,走,带你去买海蛎饼去。”
    “我不去”我答道。

    没人知道,这份拒绝背后是我对他劳苦生活的不忍心。

    往后,遇上空闲时,我总要去早点铺里看上一会儿,看周而复始的大娘是怎样重复着我对生活的无限想象。

    转眼,二十多个春秋过去,日子终归是好了。

    家乡的早点铺也早已不知所踪,就像家门口那棵仿佛永不会倒下的大树也终于消逝于时光的深处,一如从来不曾来过。

    而回乡的路,咫尺之间,已然天涯海角。

    如今城关的海蛎摊,四处可见,于街头巷尾的烟火处热闹着。那些等待在摊边的人们,是远道而来的游子吗,又或是重归故里的归人?还是,只是厮守在这座日渐辉煌沸腾的城市里,惦记着最初仅仅满足于吃饱穿暖的你我。

    即便你行遍万水千山,而独独是家乡的那一块饼才是你我的心头好。

    有人说,海蛎饼是海的味道,风的味道,而我更愿意说,它是故土的味道,烟火的味道,还是人情的味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行遍万水,唯你是心头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ecs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