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记忆:清水油面筋传奇(中)

作者: 乐道也 | 来源:发表于2019-02-05 16:54 被阅读128次

    从油炸软面筋演变为清水油面筋,其间经过了几十年时间,最后创制出清水油面筋的关键的一个人物,就是前面提到的乾隆年间在崇安寺山门口开小菜馆的锡度。关于锡度这个人的传奇故事,是经过几代厨师口口相传而流传至今的。

    据说,锡度从小就拜名师学习烹调,而且人特别聪明,因而学就一手做菜好手艺,特别是烧素筵,更是拿手绝活。自从一只素什锦创出名声后,他所开的小菜馆生意十分兴隆。但他有两个毛病,一是喜欢喝酒,二是嗜赌如命,而且轧的都是一些穷朋友,今日有酒今日醉,一天赚下来的银钱也都输个精光。

    等到小菜馆的本钱都输光后,菜馆终于倒闭,锡度只好靠替人打短工度日。幸亏一些老主顾忘不了他的手艺,大家给他凑了本钱,让他重新开张。但本钱实在太少,锡度只好在城中崇安寺星宿殿旁边,摆一个素面摊,每天做一落早市,他在素面上放些软面筋作浇头,吸引不少老吃客,生意倒也不错。另外,有寺庙和居民家里做佛事,要烧素膳的,也常常请他去,生活尚能过得去。

    一年夏天,锡度又被人请去烧素饭。结束后,主人家将多余下来的一些软面筋送给他带回去吃,谁知晚上吃了后一家大小上吐下泻,差点送掉性命。原来是暑天高温,软面筋已变质,导致食物中毒。这件事引起锡度的思索,他想问题出在软面筋内部水份太多,外面炸黄了,里面却不干,这样就难以保存。他就试着多炸些时候,但却不行,待里面炸干,外面早就变焦了,无法食用。

    后来他从常州特产油面团中受到启发,对生麸的配方作改进。常州油面团与油面筋有相类似之处,是常州筋粉坊的产品。它是用生麸加上50%的面粉,搓成小面团, 油炸而成的。这种油面团由于面粉含量过多,所以炸成后外皮金黄,内心结实,除了韧性好一点,实际上与面粉团子相差无几,民间一般切块后用来烧菜吃,也可做点心。锡度为了使油面筋保持内部空心酥松的特色,所以只在生麸中拌和少许面粉,经过反复搓糅后油炸,果然炸出圆滑光亮的油面筋来。

    比起软面筋,这种后来称为“著浆油面筋”的新品种有着无可比拟的独到之处:一是起锅后能保持圆整形状,不会再瘪下去;二是油面筋内部水份也能炸干,能保存十几天都不会变质。这样就能够成批生产,也便于携带、贮藏。著浆油面筋的做法很快就在厨师中流传开来,后来南门外黄泥桥一家筋粉坊率先成批生产,市民百姓买回去自己就能炒素什锦之类的家常菜,所以销路很好,同业见有利可图也纷纷生产,深受百姓欢迎。

    尽管著浆油面筋具有种种长处,但比起原先的油炸软面筋来,却也有一个缺陷,因为生麸里掺和了面粉,使吃口大打折扣,烧在菜里吃起来的感觉,就象泡在开水里的油条一样,软绵绵,烂而无韧性。所以讲究的人上饭馆仍喜欢吃用软面筋炒的菜。

    关于后来锡度创制出清水油面筋的故事,有两种完全不同的传说,但它们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清水油面筋的问世,纯粹出于一次偶然的机遇。

    一种传说近乎民间故事。据说锡度摆了素面摊后还是好赌,天一黑,就和一群穷光蛋聚在崇安寺山门口旗杆石下,吃酒豁拳寻开心,最后把个摊头也赌光了。老婆跟人跑了,孩子病死了,锡度走投无路,还是崇安寺里的方丈发善心,把他收留当个烧饭和尚。在和尚的食谱中,生麸是常用的原料。为了价格便宜,到了冬天有时寺庙里一次就买得较多,锡度把生麸浸在盐水里保存,就可以几天不坏。

    一天夜里,锡度和几个小和尚偷偷到伙房里拿了些生麸,躲到后院大悲楼里,想放在香炉里煨熟了吃。谁知被老方丈从窗格外边看见,他气愤地冲进去一把抢过生麸块,顺手往佛堂前烧得滚烫的清油长命灯里扔去,嘴里喃喃有词:“阿弥陀佛,罪过,罪过!”几个小和尚吓得连忙开溜,老方丈也气鼓鼓地走了,只剩锡度一人留在佛堂里。

    这时奇迹出现了,只听见嗤嗤响声,清油灯里的生麸上下翻滚,越变越大,变成了金黄的大气泡。锡度忙用夹灯花的长竹筷子捞出来一看,分明是上好的油面筋,塞进嘴里一尝,又香又脆,风味比著浆油面筋和软面筋都好。这种油面筋正是锡度梦寐以求的,但以前却从来没有炸制成功。这则清水油面筋问世的传说有点过于玄乎,似不可信。另外一种说法倒是比较更接近现实。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家乡记忆:清水油面筋传奇(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fjv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