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了《少年的你》。
实际上,到现在为止,我内心还是抵触影片的。
办公室的门三小朋友,待见易烊千玺,而且是不得了的那种,特别是电影横空出世,这古怪的、像是日本人名儿的名字更成了洪水猛兽,哪哪都是余音绕梁。我呢,压根没打算关注这个人,但还是没有抵挡住小朋友惺惺念念的叨叨唠唠,嘴上说着相左的话,却不时瞟着11亿的影片评论,就像一个怨妇,明明欢喜却要表现得不可理喻,在外言不由衷,内心早已,跳河。
前辈、吾辈、晚辈,都将会经历年少过的少年时代。儿子说,学校老师不建议他们看这部影片,太血腥,太暴力,太无奈,太深刻。可我却想让他看,因为在我少年时,环境堪比影片描述,只是,欺人的、被骑的、逃避的、还击的,都远不如当下的少年复杂、沉重、混乱,影片努力的暗示这些都拜家庭所赐,我觉得很狗P,自古往今、历朝历代,就算到了地球末日、移民火星,这多元、不齐、瞎整的各式家庭也不会少哪样。今日之殇,没有对错,无关冷暖,实在是信息爆炸、媒体乱流、杂念丛生、怨天尤人,还是像一个怨妇,心念代代相似,可外界早已,拉心跳河。
影片想告诉大家什么?校园暴力,没有则风清气正?有则险象环生?重辄轻生自残?轻则影响学业?还是把几个典型事件拼凑在一起,用艺术的手段如实反映校园暴力的情况?或者,想给人们以启示,报警用处不大,学校用处不大,校园暴力需要全社会关注,需要每个孩子家长关注?
要我说,电影本身没毛病,易同学演技没得说,毛病在于到底想传递什么。校园暴力本身也没什么太大毛病,几千年就这么来的,欺人的会成长成熟,受气逃避的会成长坚强,还击反抗的会成长自信。只是,让一切简单些,曾经唯唯诺诺的自己今天不也努力去做一个担当的人,曾经不可一世的霸王而今不也把酒言欢、携手同行。毛病在于,别TM整个百年不遇的生死个例无限放大,占领老少爷们本就日趋减少的“正能量”自留地,播撒多愁善感、埋怨社会、自私变态的“反面”种子。要知道,这样的欺辱、生死在成人世界里更腌臜、更不堪。依然像个怨妇,内心从不想死,可大脑早已,被逼跳河。
瑕不掩瑜,好电影,好演员,但为了跳河的少年能自己游上岸,谢天谢地,止于了11亿,但愿,止于下一Bu。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