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悟夫子的“明王之道”
《孔子家语》卷一第三篇叫“王言解”,谈论了什么是“明王之道”,说的通俗一点就是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英明的君王。
老夫子在文中论述到:“昔者明王内修七教,外行三至。七教修然后可以守,三至行然后可以征。明王之道,其守也,则必折冲千里之外;其征也,则必还师衽席之上。故曰内修七教而上不劳,外行三至而财不费,此之谓明王之道也”。
其大致意思是:古时候英明睿智的君王,在治理其国家的过程中,对内用七教的礼仪来教化国民,对外施行三至的做法告慰天下。国民教化好了,就可以自我坚守,三至施行于天下了,就可以征伐。对内坚守,一定能制敌于千里之外;对外征伐,一定能胜利回师席褥(这里代指家庭)之上。因此说对内国民受到了教化,君王就不会辛劳神智,对外施行三至的做法,国家的财资就不会浪费,这就是所说的做英明君王的方法啊。
老夫子这段谈话从何谓明王;明王的治国表现;明王之道的意义三个层面解析了什么叫“明王之道”。说白了就是一个君王对内教化臣民,对外广施恩泽,这样就可以做到退可坚守,进可攻伐,并且不会因此劳神费力,耗费国家财力,这就是成就君王霸业的方法。
对内教化臣民,这是老夫子明王之道的第一个条件,私下认为这也是一个基础性条件,是内因。只有将国民教化好了,国家才能有秩序,才能安定,才能凝聚民力。老夫子认为教化国民需用七教,也就是“上敬老则下益孝,上尊齿则下益悌,上乐施则下益宽,上亲贤则下择友,上好德则下不隐,上恶贪则下耻争,上廉让则下耻节”七个方面的教化。从这七个方面的教化要求及内容来看,总的原则性要求是“上行下效”,涉及的内容包含孝、悌、宽容、贤德、戒贪、廉让等做人做事的规范,这些要求与规范其实均可归结为儒家的一个“礼”字,因而我们可以说,老夫子的明王之道体现了儒家的礼治思想。
对外施以恩泽,这是老夫子明王之道的第二个条件,个人认为这是一个树立君王形象的工程,是外因。只有对外施行三至,才内形成天下归心的局面,才能让天下之士为其臣,天下之民为其用。所谓三至,老夫子认为:“至礼不让而天下治,至赏不费而天下士悦,至乐无声而天下民和”是三至,也就是说,君王要全面掌握天下品行学识优秀的人才,并分封爵位尊贵他们的身份,用俸禄赏赐天下的有志之士让他们欢悦,做到这一点,就于潜移默化中使天下的民众环绕在君王周围。其实老夫子的“三至论”,可归结为儒家的一个“义”字,所以我们又可以说,老夫子的明王之道体现了儒家的信义至上的追求。
如此看来,老夫子认为:小国君王只要重礼制、讲信义,那么霸业可兴,明王之道可成矣。
相关搜索
孔子后代家谱
将夜夫子怎么死的
君王缔造者
画君王
释家出世老庄无为
谈论语和孔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