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1673312/91b8631d63be4a99.jpg)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这是一首动听的江南民谣,流传甚广,描述的就是端午节的一些风俗。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有的地方也叫端阳节、浴兰节,每年这一天,人们都要包粽子、赛龙舟,以纪念自沉汨罗江的三闾大夫屈原。
端午节的习俗很多,不同地域各有特色,比如在孩子的胳膊上系五彩丝线祈愿安康,女孩子们在这一天采来香草制成香包挂在身上等等。但不管在什么地方,都有一个最重要的习俗,那就是包粽子、吃粽子。粽子已经成为端午节的必备食品。有一句唐诗“渚闹渔歌响,风和角粽香”就形象地描绘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
![](https://img.haomeiwen.com/i11673312/b2ad8cf65fc8a0c2.jpg)
过去北方的粽子种类不多,大致就是豆沙粽、红枣粽这两样,而南方的粽子则多种多样,我在安徽芜湖市待过几年,据不完全回忆,那几年里我吃过的粽子大致包括肉粽、莲蓉粽、板栗粽、蜜饯粽、桂圆棕、火腿粽、咸蛋粽等几样,可以说给我这个地道的北方人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五花八门的粽子中我最喜欢吃火腿粽,要选用上好的金华火腿切丁,更讲究一点的人家还加一点咸蛋黄,和糯米一起包好上锅蒸熟,闻之粽香四溢,尝之肉香米糯,实在是上等享受。
包粽子也是有技巧的,先要拿两片粽叶来,向里一卷,就成了一个圆锥形的杯子,然后分几次把混合了馅料的糯米放进去,最重要的是每次放的时候都一定要压实,千万不能留空隙,要不然做出来的粽子就容易塌。当糯米塞满之后,就用多出来的那截叶片把口盖住,再加另一片粽子叶封口,最后给包好的粽子“五花大绑”起来就可以下锅了。绑绳子时一定要绑紧,要不然放到锅里煮的时候,里面的糯米就容易漏出来。
端午节除了粽子,还有一道美食,那就是咸鸭蛋。俗话说“要吃咸蛋粽,才把寒意送”。因为端午节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来临,而鸭蛋属阴,多食鸭蛋可以使心气精神不被旺盛的阳气所损耗。
汪曾祺老先生在《端午的鸭蛋》一文中写到:“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十二红里我只记得有炒红苋菜、油爆虾、咸鸭蛋,其余的都记不清,数不出了。”老先生还感慨道:“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https://img.haomeiwen.com/i11673312/a26df2f4b7313a64.jpg)
我曾在高邮吃过农家自家腌制的咸鸭蛋,确实非常好吃。北方的咸鸭蛋往往腌制技术不佳,蛋白死咸,必须要就着稀饭才能吃,蛋黄又没有腌出油,并不十分可口。江南的咸鸭蛋则不然,蛋白咸香,蛋黄油润红亮,完全可以空口吃,香浓适口。
我在芜湖见过村民腌鸭蛋。自家的鸭子下好蛋,去河塘边挖点黄泥回来放进一个盆里捣碎,加点水调成稀泥,然后把鸭蛋放在稀泥里滚一下,让它沾满泥巴,接着把细盐倒在干净的塑料布上,再把沾满黄泥的鸭蛋放在盐上面一滚,盐就会沾在上面,然后把沾好盐的鸭蛋放进一个小瓦缸中,一般来说农户家里都会有几个这样的小瓦缸,专门用来腌制咸鸭蛋。所有的鸭蛋都如法炮制放进缸里后,还要在缸里滴几滴白酒,这样蛋黄才会出油。最后盖上盖子,把小瓦缸放置在家里的阴凉角落里,差不多一个月就可以开吃啦。
说起咸鸭蛋,还有一个非常精妙的吃法,我曾经向一位工于厨艺的同事学习过,虽然我自己做出来的这道菜卖相不怎么样,但是味道颇佳,这就是糯米灌咸蛋。做法如下:糯米提前在清水中泡三个小时,让其浸泡涨透。取一些火腿切成丁,和糯米拌在一起,加适量的酱油、耗油、鸡精,因为咸鸭蛋本身较咸,可以不放盐。把生的咸鸭蛋洗干净,从大头一侧敲破,小心地把蛋清弄出来,只留下蛋黄,然后把刚才搅拌好的糯米塞进八分满为止,然后就可以上锅蒸啦,蒸的时候上面可以铺一张粽子叶,这样蒸出来的糯米灌蛋还会带有一丝粽叶的清香。蒸熟的鸭蛋尚未出锅已是阵阵飘香,剥开蛋壳,水嫩的糯米,油光的蛋黄相当漂亮,在长时间的蒸煮下,火腿丁的油脂已经渗入糯米中,甘美异常,最重要的是里面的咸蛋黄很香,流油的蛋黄裹着丰腴的糯米饭,光是想想都要流口水了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11673312/5c266b0a465ca5f2.jpg)
端午须当吃五黄,枇杷石首得新尝。
黄瓜好配黄梅子,更有雄黄烧酒香。
端午节还有“吃五黄”的风俗。所谓“五黄”就是指五种名字或颜色带黄的食品。也就是枇杷、黄鱼、黄瓜、黄梅和雄黄酒。
![](https://img.haomeiwen.com/i11673312/b15b1f95175e7c7e.jpg)
过去江南一带极为盛行在端午节这一天饮用雄黄酒。大家看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中就有这样的习俗,端午节那天许仙给白娘子喝了一杯掺有雄黄的酒,后来白娘子便失去法力,现了原形。正是因为古人认为雄黄具有解五毒的功效,所谓五毒是指蝎子、蛇、壁虎、蜈蚣、蟾蜍这五种带有毒性的动物。因此过去人们用雄黄泡成酒,在端午节这一天饮用,认为这样可以驱赶五毒、辟邪防疫、虫豸不叮。当然现在我们知道,雄黄的主要成分是硫化汞,其中含有的汞具有毒性,因此现在喝雄黄酒的习俗不多见了,只有江南部分农村地区还保有这个风俗,也只是在自酿的白酒或黄酒中加入极微量的雄黄而成。
![](https://img.haomeiwen.com/i11673312/1e2c6d6c1823b26a.jpg)
有些农村地方,在端午当天,会让孩子们手上拿着新鲜艾叶,在孩子头上戴着菖蒲,家长会用雄黄酒在孩子额头上写一个“王”字,寓意是辟邪防疫,祈愿孩子在这一年里能够健康平安。有一首儿歌这样唱:“唯有儿时不可忘,持艾簪蒲额头王。”就是描述这个习俗。
![](https://img.haomeiwen.com/i11673312/80806b4d87321e0f.jpg)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秦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美好的仲夏,悠然的端午。这个时节既有粽子和艾草的清香,也有千帆竞渡闹龙舟的欢腾,还有五色线、挂香包的美好祝福,更有游子在千里之外的一抹乡愁,一缕眷恋。
六月仲夏,午日顺阳。
满山翠绿,莺啼百转。
正值六月的大好时光,一切不开心的事都会烟消云散。各位朋友们或登高远望,或临江观龙舟竞渡,或遍尝佳节美食。时光静好,愿诸君不负岁月绵长。
![](https://img.haomeiwen.com/i11673312/b8d738f3adaef8d1.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