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论诗读书国学与传统文化
你熟悉的这些诗其实是双胞胎,你知道吗?

你熟悉的这些诗其实是双胞胎,你知道吗?

作者: 子聿 | 来源:发表于2017-09-21 18:22 被阅读607次

    生活处处有惊喜。

    上周我去一闺蜜家做客,门铃一响,开门的是她老公。我去她家少说也有几十回,她老公一直是老头衫、家居裤的装扮,到了冬天,就改成加绒版的。可是那天,他居然西装革履地出现在我面前。

    我们都熟得不要不要的,平时常互开玩笑,于是我就一拳抵上去,“哎呦喂,这是要相亲去啊?”她老公不做声,露出了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我换了鞋往屋里走,一边走还一边念叨:“穿这么帅咋还不吱声了呢?耍大牌啊?”就在这时,一个身着老头衫、家居裤的人出现在我眼前,是她老公。再回头看看,那位西装革履就站在我身后。我当时就傻在那了。她老公指了指我身后那位说:“这是我孪生弟弟,今儿过来给我送点东西。”

    额滴神啊,我跟他们两口子认识这么多年了,居然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突然想到有些诗,你跟它认识比我跟我闺蜜两口子认识的时间还长,可是,也许你跟我一样,也只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1

    老熟人: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他的孪生兄弟: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这是高适的《别董大》。

    就像鸟儿扇动着翅膀四处飘飖一样,我离开京城也有十几年了。哪个大丈夫肯甘于贫贱呢?可是你我今日相逢,我竟也拿不出为你践行的酒钱。

    如果不读其二,高适在我们眼中是那样豁达,那样豪迈,殊不知他竟也在“今日相逢无酒钱”的困顿境遇当中。如此看来,那句“天下谁人不识君”既是鼓励朋友,也是在安慰自己罢了。

    2

    老熟人: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他的孪生兄弟:

    莫道官忙身老大,即无年少逐春心。

    凭君先到江头看,柳色如今深未深。

    这是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不要老说自己官身繁忙,已经失去了少年时追赶春天的心境。请你到江边去走一走,看看如今的柳色是否又深了一些。

    韩愈写这首诗时五十六岁。虽然一生历经宦海浮沉,但是此时的韩愈官居高位,在文坛,也是资位甚高,所以心情大好。心情一好,就想出去走走。出去走走得有个伴才好,所以他邀请了好友张籍,也就是那位张十八员外。“深未深”其实是又深了,也就是说,如果再不抓紧时间,这一年的春光又要过去了。

    3

    老熟人: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他的孪生兄弟: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这是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早上去迎接客人的时候,朝霞映红了山岗。傍晚时细雨飘落,留住了客人,可他已醉入梦乡。一天中,既得晴湖,又得雨湖,意味颇佳,可是你却没有领略到。算了,我还是与西湖龙王“水仙王”一同畅饮观景吧。

    外地人游览西湖都偏好“水光潋滟”的景色,杭州人却说“晴湖不如雨湖”。可是在苏轼眼里,晴湖雨湖都是那么美好。两首诗,一首重景色,一首重心境,尤其那句“一杯当属水仙王”,如果不知道这句,那题目里的“饮”字就没有着落了。

    4

    老熟人: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他的孪生兄弟:

    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

    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

    这是王翰的《凉州词》。

    秦中地区大概早已是百花争艳、千里莺啼了吧?而塞外,却依然是北风凛冽,黄沙漫天。入夜了,战士们听着用胡笳吹奏的《折杨柳》,勾起了浓浓的思乡的情意。

    两首诗都充满了对战争的憎恨。但如果只读第一首,一种豪壮放达、视死如归的气息铺面而来,让人不知不觉间想到了丈夫意气,想到了立功边塞。可是读罢第二首,才知道战场上的那些英雄豪杰,也有几分柔情。

    5

    老熟人: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他的孪生兄弟: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这是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离别家乡已经太久太久了,有好多人和事都不再是从前的样子。唯有门前那镜湖中的一池碧水,每当春风徐来,荡起的水波和五十多年前是一模一样的。

    也许是第一首更容易理解,所以入选了中小学课本,可我总觉得第二首读来更深情。第一首里就有了对比——变白的头发和不变的乡音。变与不变,皆来自诗人自己。可是第二首,变了的人与事,不变的镜湖水,在我看来,更能体现出别离的经久和人世的沧桑。

    6

    老熟人: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他的孪生兄弟:

    山明水净夜来霜, 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 岂如春色嗾人狂。

    这是刘禹锡的《秋词》。

    山光越来越明亮,水色越来越澄净,大多数树叶都从碧绿变得萎黄。却也有那么几簇,变成更加夺目的红色,在一片枯败中显得格外耀眼。登上高楼,清气入骨,让人顿觉爽意。不像浮躁的春,使人狂妄。

    如果只读其一,我们可以知道刘禹锡的与众不同,也可以知道秋天在与众不同的刘禹锡眼里美妙无比。但却不知道这“秋日”到底在何处“胜”了“春朝”。其二给了完美的解释。这出众的地方大概就是:天气转凉后带给人的冷静;几片红叶展示出来的不屈;以及,秋高气爽里的从容。

    再说个猛的。清代诗人龚自珍有个有名的《己亥杂诗》。我们比较熟悉的有两首,其一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其二是“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但其实,这组诗远不止这两首。

    公元1839年,龚自珍因对官场生厌而辞官返乡。第二年,又回京迎接家眷,然后又回乡。两年间,他三次走过京城到家乡之间这条路,目睹河山翻覆,流民哀嚎,再加之对政治的慨叹和对未来的期许,他共创作了315首诗歌。这315首,才是《己亥杂诗》。

    图片来自网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心莲020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即使是大家,也不是每一篇都是名篇,人家老龚写了三百多首也才两首为世人熟知,所以我们得多写多练。
      • 芊语芊寻:有意思。只是我开始好奇一个问题,同名同作者,为什么后一首就远不如前一首有名?到底区别在了哪里?
        玛提尔德丫头:如果后一首也被印在课本上强制性学习,恐怕火的就不是前一首了。
      • 德鲁喵肥美多脂:不说说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么……
      • 四叶香徊:好文,学习了

      本文标题:你熟悉的这些诗其实是双胞胎,你知道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fste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