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生活中是否有过这样地经历?突然觉得阴霾笼罩,情绪状态很不好,本来排的满满的计划,因为情绪状态很不好,因为情绪问题最终什么事都没有完成。或是遇到一些与自己话不投机的人,本应该一鼓作气干好的事,到最后因为赌气甚至没有办法开始。
这些描述是你熟悉的吗?我们的情绪会持续受到外界的影响,无法回避。但是我依然可以有选择权——管控好情绪,做情绪主人。
那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不成为情绪的奴隶呢?
首先分析情绪的来源,情绪产生原因可以分成外在影响和内在情绪。
外在影响最主要是由人际关系引起的。他人对我们的评价或观点都很容易引发消极情绪。解决这类问题的根本就要从人际关系维护上入手。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情绪再生的关键。我们至少要与一人能长久给你带来情感回馈的人建立联系。比如,在工作场景中,有同事是你的好朋友,或者合作伙伴中有你聊得来的人,跟他们交往你会感到愉快,这会让你在工作中维持好的心情。那能够拥有稳固的人际关系,首先取决于你的付出和回报,其次就是真诚的倾诉和倾听。
内在因素由精力和健康两方面引起。
有种人整天总是闷闷不乐,情绪值特别低,典型代表人物就是林黛玉。这种特质的人,天生属于多愁善感,比较消极悲观。现在社会压力比较大,稍不注意容易发展成心理疾病。据相关报道,目前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普遍且隐蔽,孩子对于情绪的表达不像成年人那样直接,一开始往往是以失眠、注意力难以集中、脾气急躁、厌学等为主要表现。而此时很多家长会认为是孩子爱玩,不求上进,往往会采取一些比较强硬的手段让孩子能够继续按照他们的意愿学习下去,他们觉得这样是“为孩子好”,从而忽视了孩子真正的想法,久而久之便使得孩子的坏情绪不断滋生发展。中小学自残、自杀悲痛事件屡见不鲜。就在自己就发生这种悲剧,一个年龄才12岁小学生,因为家长强硬管教,一气之下从家中10楼跳下,轻率结束年轻的生命。
所以,我们必须对待情绪管理问题,情绪是把双刃剑,伤人又伤己。那么,解决这方面引起的情绪,要从根源上解决。让自己多去与大自然亲近,让自己参与社会活动当中,在过程建立自信,找到生活动力。
第二方面就是精力不足引起的。人的精力就像电池,充电和放电。精力不足的就会引起消极情绪产生,那我们可以通过精力充电来调节情绪。充电很多种方式:睡觉、吃美食、休闲娱乐(看电影、打游戏、逛街)、与朋友相聚,另外还有非常推荐方式运动,没错就是运动,一般我们都觉得运动是属于消耗,是放电,那是没有把运动养成一种习惯,偶尔运动一次第二天就会觉得很累,但是如何长期运动的人来说,运动绝对是充电行为,尤其是运动到暴汗感觉,身心愉悦。
上面讲得都是关于情绪事前管控行为,那么当我们已经遭受非常痛苦经历,那么该怎么让自己从消极和悲痛的状态中走出来,减缓悲痛带给自己和他人伤害。
在《延迟满足》书中,作者米歇尔从心理学角度给了我们介绍两种机制来保护受伤的自我——自我疏离和认知重评。
怎么制造与自我之间的距离呢?米歇尔找了一群正在经历分手痛苦的人,把他们分成两组。参与实验一组人以“用自己的视角呈现当时的经过,然后尝试理解你的感受”这种“自我沉浸式”的情况,相当于把痛苦再经历一次,激活伤痛,从而情绪之中无法自拔。另外一组组人“以墙上的一只苍蝇的视角来呈现自己的经历,然后尝试理解那个“遥远的自我的感受”,从这种自我疏离的视角出发时,他们的反应就不再那么情绪化、那么自我,而是变得更加抽象,可以重新思考和解释过去的痛苦经历,并最终释怀。另外,当人们回忆痛苦经历的时候,那些主动自我疏离的人其实是在重新认知过去,而不仅仅是复述一遍而已。
由此结论可以通过写冥想和情绪日记的方式,进行自我疏离和认知重评的训练,慢慢发现自己可以换一种方式陈述和思考事件,最终可以抚平伤痛,完成自我疗愈。那如果无法做到自我疏离,米歇尔也做了相关研究证明,服用止痛药确实能够起到缓解痛苦的作用,可以寻求医生的帮助。
另外情绪有两面,积极和消极。上面讲的都是消极的情绪。积极情绪是一种财富,能够带给人追求更高目标动力和幸福感。保持积极情绪就需要多去链接能够滋养我们的人,远离那些负能量的人。
人生最好的状态是平静而喜悦,关键是学会情绪管理。情绪管控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我们持续修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