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武侠江湖想法散文
赖辉东《论语史鉴》1.2孔子后人竟然因“不孝”被杀。

赖辉东《论语史鉴》1.2孔子后人竟然因“不孝”被杀。

作者: 冬晖 | 来源:发表于2020-05-26 20:48 被阅读0次

第二章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 有子:姓有,名若。今山东肥城县东故有家庄人。小孔子13岁,孔门十二哲之一,《论语》中尊称为“子”的只有他和曾参、冉求三人,所以有人推论《论语》是由他们三个人或者他们三人的学生编写。

有子学习非常刻苦,曾以火烙手,以防瞌睡。据《孟子》,《史记》等记载,有子是孔子的晚年弟子,长像很像孔子,学问也是出类拔萃,孔子去世后,弟子们非常思念孔子,所以共同推举有子为师,成为孔门第二代掌门人,不过,不久就下台了,毕竟孔子是无人可以替代的,孔门最终解散。

《礼记 檀弓上》载有子游对有子的评价:“甚哉!有子之言似夫子也!”意思就是,有子的言论非常像孔子。而且《孟子公孙丑上》也有“智足以知圣人”的评价。可见有子是得了孔子的真传的。

就在子夏、子张、子游等众弟子推出有子,“欲以所事孔子事之”的时候,曾子是坚决反对的。在曾子看来,有子贤能是肯定的,但却没有达到孔子的高度。

有姓是稀有姓氏,全国排名第四百多位,全国不到4000人,有姓是上古时期渤海一带“有巢氏”的后裔,明朝名将有日兴被朱元璋改为宥姓后,很多姓有的人纷纷效仿,姓有的人就更少了,其后的历代帝王由于对有子的无比崇敬,派人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姓有的人,直到清朝雍正年间才找到,从此,这些姓有的人托先贤有子的福,不但不用缴纳各种赋税,每年还能得到朝廷的各种赏赐……

 孝悌:善事父母者谓之“孝”,善事兄长者谓之“悌”,孝悌是中国传统宗法制度的基本元素,在祠堂,家庙等建筑的大门上方,一般都会题上“出悌”,“入孝”等字。

    上:上位者,长者,尊者。

 鲜:读第三声,“少”的意思,

 君子:君,会意字,从尹,从口,在甲骨文中,尹字像一个人拿着一个木棒,表示指挥别人做事,口字表示发布命令,君由尹和口组成,意为统治者,贵族。君子就是“君之子”。即贵族。

在孔子之前的年代,能够接受教育的人只有贵族,所以那个时代,贵族即君之子基本可以代表有品德,有修养,有担当,有情有义的人,与之相对应的就是没品德,没教养,没担当,薄情寡义,不守规则的小人或者野人…,后来,孔子成为开创私人教育的第一人,被称为“万世师表”,他提出“有教无类”,即教育不分贵族平民。所以小人(平民百姓)之中也有君子了,而贵族之中也有腐败堕落的人,慢慢地,贵族之中也有“小人”了。

 务:专心于,致力于……

 道:完全通达无歧路,叫做道。会意字,在金文(钟鼎文)中,道从行(街道),从首,很像一个人在街上行走。“道”的原义是指道路,后延伸指路程,行程,如《荀子-修身》:“道虽迩,不行不至。”后人把它演化成:“道阻且长,行必将至”。

“道”也延伸为途径,方法,如朱熹的《中庸集注》:“故君子之治人也,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延伸为学说,主张。如《孟子》:“从许子之道,则市贾不贰,国中无伪”。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期“道”的含义非常复杂,每个学术流派都有不同的解释。在这里,道就是正确的为人处事的方法,态度,原则!

 也者:语气助词,表提示。如清代龚自珍的《古史钩沉论二》:“《易》也者,卜筮之史也。”

 与:虚词,同“矣”。

全文理解为:有子说:“一个善事父母兄长的人,却又会去冒犯尊长,这种人很少见,不会冒犯尊长的人,却会去为非作歹,这种人是不会有的!作为一个君子,应该从根本抓起,有了根本,才有“道”,孝悌就是道的根本!”

《论语》的核心思想就是“仁道”,作为“道”的根本——孝悌,编者把它编在第一篇第二章,颇有深意!

人们在家里孝敬父母,顺从兄长,这样就有了良好的家庭秩序,家庭和睦了,在社会上犯上作乱的人也就少了,孝悌之后,人民就容易上升到“忠”的境界,这样就可以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安定!试想,一个对自己生身父母都不爱的人,怎么会去爱爱别人,爱国家呢?所以“以孝治国”常常作为历代统治者的治国理念。

                        孔融之死

三国时期除了曹家父子三人外,还有七个非常出色的文学家,被称为“建安七子”,其中排在第一位的叫孔融(153年—208年,今山东曲阜市人),他是孔子的第二十代孙,天性好学,博览群书。他四岁时就懂得把大梨让给哥哥们吃,自己吃小的,“孔融让梨”的故事家喻户晓。他十三岁时,父亲孔宙去世,他悲伤到要人搀扶着才能走路,十六岁时,他争着为哥哥顶罪,可见,孔融是个极为孝悌之人,可是,曹操却以不孝的罪名把他杀了,孔子后人死于不孝之名,真的是个莫大的讽刺。这就是统治者“以孝治国”的典范!

  那么,同样作为文学家的曹操为什么要对孔融下手呢?孔融真的是不孝么?其实,不孝只是借口!

曹操抓到孔融不孝的把柄是孔融两句惊世骇俗的言论:

1, 父子之间有什么情义?完全是为了图一时之快的后果。

2, 母亲生孩子就像一个罐子里暂时存放一个东西,取出来后,罐子还是罐子。所以孩子生下来后,没必要孝敬父母。

这样的言论确实是出自孔融之口么?看他小时候的表现,不太可能,有可能是受祢(ni)衡(今山东德州临邑县人,恃才傲物,孔融好友。曾在朝堂之上当众脱光衣服,一边击鼓,一边痛骂曹操)影响,为了引起别人注意,信口开河,装疯卖傻。也有可能是曹操捏造的,就算孔融真说过,也罪不至死,曹操杀孔融的真正原因是:

1, 曹操挟天子而令诸侯,孔融表示不支持,经常冒犯,顶撞曹操。曹操北征乌桓(北方游牧民族)时,孔融讥笑说:“大将军远征,萧条海外,从前肃慎(东北一带游牧民族,满族的先祖)不进贡楛(hu第四声,一种坚硬的木头)矢,丁零(今俄罗斯贝加尔湖一带的游牧民族)偷盗苏武的牛羊,可以一并讨伐啊!”曹操曾以酒延误军事为由,下禁酒令,孔融讽刺道:“桀纣(夏桀和商纣)因为女色而亡国,为何曹大人不禁婚姻呢?”

2, 曹操喜欢收容战败方的妻妾,如袁绍的儿媳妇甄氏(后赏赐给儿子曹丕),张绣的婶婶邹氏等。孔融很看不惯,经常挖苦,讽刺他。曾说:“就像武王伐纣,把妲己赏赐给周公。”弄得曹操非常尴尬。

3, 孔融担任北海(今山东省潍坊市一带)太守时,被黄巾军打败,黄巾军大部分是由失去家园的流民组成,他们携家带口,男人出去打仗,女人做饭带孩子。武器装备落后,没有受过正规军事训练,战斗力很弱,孔融竟然战败了,可见他军事能力比较差,曹操觉得没什么利用价值了。

4, 曹操当时准备攻打荆州,他不想让孔融这个“大嘴巴”扰乱军心。但孔融毕竟是海内英才,交际广泛,在百官、名士中颇有威望,所以迟迟不敢下手,后来在御史大夫郗虑(今山东邹城人)和蔡邕(文学家,音乐家,今河南杞县人)的学生路粹(时任军谋祭酒,今河北临漳县人)的帮助下,为孔融罗织罪名,为曹操献上《奏孔融书》:孔融昔在北海,见王室不宁,招合徒众,欲图不轨,言“我大圣之后也,而灭于宋,今有天下者,何必卯金刀?”融为九卿,不遵朝仪,秃巾微行,唐突宫掖。又与白衣(一介平民之意)祢衡言论放荡,衡与融更相恭维,祢衡谓孔融曰:“仲尼不死也。”孔融答曰:“颜渊复生也。”其中的“今有天下者,何必卯金刀(即刘的繁体字)”成为后世起义造反者的一个理论依据。

5, 于208年9月26日(孔子农历生日)曹操以“不孝”,“欲图不轨”,“谤讪朝廷”等借口将孔融处死,并株连全家,时年56岁。

    就这样,孝悌两全的一代才子,孔子后人孔融因为“不孝”被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赖辉东《论语史鉴》1.2孔子后人竟然因“不孝”被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iava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