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武侠江湖想法散文
赖辉东《论语史鉴》14.17贸易战鼻祖——管仲。

赖辉东《论语史鉴》14.17贸易战鼻祖——管仲。

作者: 冬晖 | 来源:发表于2020-07-11 20:33 被阅读0次

    第17章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不能死,又相之:不以死殉节,还辅佐曾经的仇敌。

    霸:从雨从革从月(肉),会雨打在包裹着皮革的肉体上。原意为暴雨。后转意为强暴者,施暴者,如恶霸。霸也指一种月相,《说文解字》:“月始生霸然也。”金文中常有“既生霸。”

    “既死霸”的记载。每月前三天的月相称为“霸”。满月一般称“魄”。

    霸也有“伯”的意思,《白虎通》:“霸者,伯也。行方伯之职,会诸侯,朝天子,不失人臣之义。”

    霸也指依仗权势或武力欺压他人的人或者集团。如:霸王。也指奉行强力政策,或者实行强力占有,如霸占,霸权,霸道。

    古代称诸侯的盟主也叫“霸”,如霸主,春秋五霸。《孟子》:“霸者,长也,言诸侯之长。”《商君书》:“五霸不同法而霸。”

    匡:筐的本字,是一种方形的盛饭的器具。后延伸出方正,端正之意。有引申为动词:扶正,纠正。

    匡也是一种姓氏,传说商周之际,有个叫匡俗的人带着其兄弟结庐于今江西九江的一座山中,并在此修道成仙,后来这山就叫庐山,也叫匡山,匡庐。

    到:至也。从至从刀,最初的“到”字从至从人,后“人”被讹变成“刀”。到的本义就是到达。《诗·大雅·韩奕》:“靡国不到。”到还引申为周到、周密等意。如《魏书·高允传》:“仲业渊长,雅性清到。”

    到还通“倒”。如《庄子·外物》:“草木之到植者过半,而不知其然。”

    微:《说文》:“微,隐行也。”杜预注:“微,匿也。”引申为:秘密地,精妙地,细,少,无等意。

    被发左衽:被是“披”的通假字,“被发”就是披头散发,头发不绑起来意味着野蛮,不文明,没被教化。“左衽”指衣服在左边结扣,华夏民族的服饰一般在上衣的右边结扣,被发左衽意思就是被野蛮民族“夷化”,华夏文明被毁灭。

    谅:会意字,从言从京。京原指高丘,言京合并会说话诚信是高尚的之意。“谅”的原意就是诚实的意思,如“谅直”。《论语》中提到:“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谅又有“料想”的意思,如“谅你也不敢”。谅也有宽恕的意思,如谅解,体谅等。本文的“谅”指小义小节。

    经:《说文》:“经,织也。”本义是织布机上的纵线。《论衡·量知》:“恒女之手,纺绩织经。”引申指治理。虢季子白盘:“经维四方。”(治理四方)又引申指行,遵循。齐陈曼固:“肇堇(勤)经德。”(勤于修德)这些意义的“经”字读为jīng。又作动词,纺织。《韩非子·外储说右 上》:“吾始经之而不可更也。”这种意义的“经”字读为jìng。

    经也有用绳子上吊自杀的意思。

    沟渎:原指田间水沟,如《易-说卦》:“坎为水,为沟渎。”后也指困厄之境,如苏轼《和王晋卿》:“谓言相濡沫,未足救沟渎。”本文的沟渎指偏僻的地方。

    全文理解为:

    子贡问:“管仲算不上是仁人了吧?齐桓公杀了公子纠,他不为公子纠殉节,反过来又辅佐齐桓公。”孔子说:“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诸侯,匡正了天下,直到今天民众还在享受他的好处。如果没有管仲,恐怕我们也要披头散发,穿向左开襟的衣服了。他哪能像普通人那样恪守小节,自杀于小山沟里,而谁也不知道呢。”

    本章和前面一章的内容都是讨论管仲是否“仁”的问题,问的人不一样,孔子的回答也不一样,这也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孔子回答的内容不一样,但意思是一样的,孔子反对“愚忠”,反对没有价值的牺牲。也反映了孔子思想灵活性的一面,孔子提倡“杀身以成仁。”但,要看情况,不能盲目地“杀身”。

    孔子有四绝:“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其中的毋必,意思就是任何事情都没有绝对。毋固意为做事不能僵化,固执,要灵活应变。为了一点小仁小义牺牲生命是没有必要的。

    孔子高度赞扬了管仲的丰功伟绩: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尊王攘夷,维护了华夏文明。那么,如果管仲地下有知,他会感激孔子么?不会!管仲是法家思想的鼻祖,他的思想核心是“严刑峻法,富国强兵。”他认为,国家要富强,军队要强大,才能抵御外侮,人性是恶的,必须用法律来约束他们,用利来诱导他们,管仲曾说:“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而六亲固。”管仲认为跟百姓讲仁爱是没用的。所以在法家的眼中压根就没有“仁”的概念的。

                    贸易战鼻祖——管仲

      周朝分西周和东周,东周又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东周时期,周天子已经没有什么实权了,各国诸侯忙于争霸已经忘记了朝见天子这事了,齐桓公为了落实管仲提出的“尊王攘夷”政策,派出使者去朝见周天子,当周釐王见到齐国使者后,感激涕零,接着就委托齐桓公去宣布宋国新国君君位的合法性(宋国被春秋小霸郑国侵略后,国内动荡不安,前681年,国君被杀,其儿子继位)。

      同一年,齐桓公奉周釐王的命令,通知各国诸侯到齐国的边境北杏(今山东聊城)开会,商量安定宋国之计,这时的齐桓公威望还不高,所以来参会的只有宋、陈、蔡、邾四国,这时的宋国不服齐国,中途撤离。北杏会上,大家公推齐桓公出任盟主,订立盟约:“尊重天子,扶助王室,抵御游牧民族进入中原,帮助弱小和有困难的诸侯。”这就是齐桓公九合诸侯的第一合。

      管仲为了提高齐国的威望,建议齐桓公举兵灭掉不来参与会盟的遂国(今山东肥城市),接着在周王室部队的配合下,出兵伐宋,宋国终于被降服。然后出兵讨伐鲁国,责问鲁国不参加会盟的理由。鲁庄公在齐军大军压境之下,答应在柯(今山东东阿)“补会”,会盟当天还上演了一出“曹沫劫盟”事件,齐桓公一副大国风范,答应曹沫提出的退回侵地的要求。

    想要让各诸侯国都承认齐桓公的霸主地位,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比如如何让北方的燕国服气,刚好有一年,燕国被山戎部落侵犯,齐桓公决定出兵帮助燕国,把山戎部落打出了草原,齐国部队还在草原迷失了方向,靠几只老马把他们带回来(老马识途源于此)。从此,燕国死心塌地地支持齐桓公称霸。

      在此期间,齐桓公又做了另外一些事,比如收服孤竹国(今辽宁省葫芦岛市一带)。救援了北方另一个受蛮族进犯的诸侯国邢国,帮助他们在河北邢台一带重新建国,又帮助灭国的卫国在河南滑台地区重新建立了齐国的恩威之名,从此传遍了大江南北。听齐国的话,就有好处;不听齐国的,就要挨揍,几乎成了当时诸侯们的共识。

      但是,有一个国家不好对付,那就是——楚国。

      齐国如果不能降服楚国,就不能成为中原霸主,那么,如何威服楚国呢?当时的楚国已经很强大了。齐国有好几位大将军纷纷向齐桓公请战,要求率重兵去打楚国,而担任相国的管仲却连连摇头。他对将军们说:“齐楚交战,旗鼓相当,够一阵拼杀的。战争还将用完齐国辛辛苦苦积蓄下来的粮草。更何况,战争打起来,齐楚两国不知有多少人要死于战祸!”将军们哑口无言,都用询问的目光注视着曾力挽狂澜、功劳卓著的管仲。此时的管仲却不慌不忙,带领着许多人看炼铜去了。

    一天,管仲派一百多名商人到楚国去购买鹿。在当时鹿是较稀少的动物,仅楚国才有。但当时的人们只把鹿作为一般的可食动物,用很少的钱就可以买一头。管仲派的商人在楚国到处扬言:“齐桓公好鹿,不惜重金。”齐国商人开始购鹿,三枚铜币一头。过了十天,加价为五枚铜币一头。

    楚国的楚成王和大臣闻知此事后,颇为兴奋。他们认为繁荣昌盛的齐国即将遭殃,因为十年前卫国的国君卫懿公好鹤而把国亡了(齐桓公帮其复国),齐桓公好鹿正蹈其覆辙。他们在宫殿里大吃大喝,等待齐国大伤元气,他们好雄视天下。

    几天后,管仲把鹿价又提高到四十枚铜币一头。楚人见一头鹿的价钱与千斤粮食相同,便纷纷制作猎具,奔往深山去捕鹿,不再种田,连楚国的官兵也陆续将兵器换成猎具,偷偷上山了。一年的时间,楚地大荒,铜币却堆成了山。楚人想用铜币去买粮食,却无处买。因为管仲早已发出号令,禁止各诸侯国与楚通商。

    这么一来,楚军人饥马瘦,战斗力大大降低。管仲见时机已到,即集合八路诸侯大军,浩浩荡荡,开往楚境,势如破竹。楚成王内外交困,无可奈何,忙派大臣屈完求和,同意不再割据一方,保证接受齐国的号令。并在召陵(今河南郾城东)订立盟约,史称“召陵之盟”。召陵之盟是齐桓公“尊王”的又一次胜利,其霸主地位更加巩固。

    管仲不动一刀,不杀一人,就制服了本来很强大的楚国,为东周列国赢得了一个安定的时期。后来有人把管仲的这次用计,称为“鹿之谋”。管仲还用同样的方法对付过代国,齐国让代国人去山中打狐狸,齐国大量收购,结果代国人民把田地荒废了,这就是最早的贸易战,管仲被称为贸易战鼻祖。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赖辉东《论语史鉴》14.17贸易战鼻祖——管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rtwc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