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接女儿的时候,看着校园门口来来往往、打打闹闹的那一张张洋溢着青春荷尔蒙的脸,我心里就感叹:这些孩子呀,一个个象刹不住车的小马驹儿,一旦他们过了界,犯了规,等待他们的又将是什么呢?
-01-
半年前,也就是6月底的时候,女儿所在的学校按照市里的统一要求,组织高一高二两个年级的升学考试。
这所学校是一所晋级只有两三年的市级重点中学,因此,学校对严肃考风考纪再三重申,以彻底杜绝漏网之鱼。
可有一个叫佳佳的女孩,却因为一心想考进实验班,在她最弱势的数学科目中,将手机带入了考场,虽然并没有实质行为,但还是被监考老师发现,汇报了学校,成为全校几年来唯一一个考试“作弊”的学生。
结果,佳佳的考试成绩作废,还被“记过”处分,彻底失去了进实验班的资格。
佳佳是女儿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平时的学习成绩也还算不错,当时听到这个消息,我和女儿都为这个女孩感到惋惜。女儿一个劲儿地说:这个傻佳佳,以身试法,脑子进水了吧!
而作为妈妈的我,则更担心这个孩子今后的成长。
近几年,网络、媒体上经常有这样那样的报道:十几岁的男孩女孩,或是因为学业的压力,或是因为老师、家长的责罚,或离家出走,或选择一种极端的方式对待自己的生命。佳佳是一个刚刚十六岁的花季少女,因为一时冲动,考试”作弊“背了个处分,她的心里能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吗?她将如何面对老师和同学?她还能阳光快乐地成长吗?
02-
转眼间,半年过去了。
上周五的中午,女儿上学之前和我说:“妈,我晚上放学不在家吃了,我要和佳佳去吃麻辣香锅!”
“佳佳?”我心头一震:“是那个带手机“作弊”的孩子吗?”
“对呀,就是她,我们俩约好了!”
“那孩子现在精神状态怎么样,我是说有没有受到这件事的影响!?”
“挺好的呀,虽然没能进实验班,在普通班里学习也不错,经历了这么大的事,每天还嘻嘻哈哈的,我挺佩服她呢!”
一个背了处分的孩子,还能这么阳光地学习生活,学校是怎么做的,家长又是怎么做的,是谁帮助她走出了那段阴霾的日子?我心里一直很好奇。
巧的是,两天后在路上遇到了佳佳的妈妈,攀谈起来,自然说到了这个话题,我了解了十六岁的佳佳这半年的心路历程。
03-
刚刚经历完“作弊”事件那会儿,佳佳整个人都是懵的。
说起来她也是个要强的女孩子,从小到大成绩一直不错,可上了高中,让无数女生梦魇的数学,也成了佳佳难以啃下的硬骨头。那些晦涩的公式、定义,佳佳无论如何都理解不了,更记不住。每次测验都是二三十分,三四十分,这样的成绩怎么能进实验班呢?而进实验班,是她的梦想,因为她想考一个好点的大学!
高一升高二,是难得的进实验班的机会,到高三,一切都将来不及了。
怀着一丝侥幸,或者是仅仅为了一份心安,她将所有的公式抄在手机里,又把手机藏在衣袖中混进了考场。可当监考老师反复强调考场纪律时,她就后悔了,她知道考试作弊的严重后果!别的同学都在安静地答题,只有她像个热锅上的蚂蚁,放了手机的胳膊动来动去不知如何安放,果然,她成功引起了监考老师的注意,老师走到她的身边,二话不说让她交出了手机!
妈妈赶到学校时,她脑子里还是一片空白,一旁的班主任在好言安慰她,她只会用哭来表达自己的愧疚和不安!又羞又气的妈妈把她带回了家,很快,一大家子人都知道了,连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惊动了,都来安慰她,一家人一夜无眠。
图片源自网络04-
第二天,佳佳说什么也不愿再去上学了,全校几百孩子参加考试,只有自己一个人“作弊”,而且还是女孩子,老师会怎么看她,同学们会怎么看她,况且还要接受学校的处理决定,佳佳感到自己无颜面对老师和同学,她没有勇气再踏入学校的大门,她谁都不愿意见到!
佳佳的这种心态,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应激反应。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对危机的心理反应通常经历四个不同的阶段:首先是冲击期,危机发生后不久;其次是防御期,表现为想恢复心理上的平衡,控制焦虑和情绪紊乱,回复受到损害的认识功能,但不知如何做,会出现否认、合理化等;再次是解决期,积极采取各种方法接受现实,寻求各种资源,努力设法解决问题,焦虑减轻,自信增加,社会功能恢复;最后是成长期,经历危机变得更成熟,获得应对危机的技巧。而危机的预后,取决于个人的素质、适应能力和主动作用,以及他人的帮助和干预。
而佳佳的表现,明显处于心理防御期,而十六岁的她,虽然曾经是个活泼开朗的姑娘,但显然她还是人生经验太少,不具备自我解决的能力,帮助和干预就更为重要。
05-
佳佳的父母,虽然也为女儿的所作所为感到颜面上有些蒙羞,但是他们知道,和女儿的前途相比,还是尽快调整好孩子的精神状态更加重要。因此,出事以后,佳佳的父母和家人没有一个笑话斥责她。
值得一提的是,佳佳的姥姥是小学的退休老师,做了十几年教育,老人家特别了解孩子的心理,她深信这件事只是孩子的一念之差,不是品质问题。她告诉佳佳的父母,当务之急,是先和学校取得良性沟通,把这件事的影响降到最低,这样对孩子的伤害最小!
爸爸妈妈赶紧找到班主任,班主任也是一位非常开明的老师,他结合佳佳的日常表现,认为孩子也是一时糊涂,况且,孩子只是将手机带进去,并没有用手机作弊。他愿意和家长一起,到学校争取从轻处理。
应该说,佳佳是幸运的,她有理解支持她的家人,有了解她的开明的老师。
06-
到了学校这一环节呢?
如何对待一个犯错误的孩子?是严惩以示戒,还是从长计议,让她吸取教训,给她成长的机会?
在处理佳佳的问题上,当时学校是有两方面的意见:一方认为学校能进入市重点,实属不易,声誉要紧,应在教育教学上应严格把关,应严肃处理,以儆效尤。另一方则是认为,青春期的孩子可塑性还很强,不能过早给他们贴上道德的标签,应该为学生以后的成长着想。
是学校的声誉重要,还是孩子的成长重要?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是为孩子的成长尽量铺路,培养身心健康的孩子,还是追求靠升学率成为名校?
最终,校长还是支持为孩子的成长着想,将这件事情低调处理(为这位英明的校长打call)。而且,处理决定并没有在全校各班通报,各班老师也没有在班级里强调,只是说到考试纪律时着重强调了一下,虽然佳佳带手机的事很多人都知道,但周围并没有人对她指指点点,处在紧张高考备战中的孩子们,对佳佳更多的是理解和同情。
学校还专门安排心理咨询室的老师对佳佳进行了心理干预,帮助她卸掉包袱,正确看待这件事:有梦想是好事,但要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通过正当途径来实现。每个人的成长都会犯错,但知错能改,善莫大焉。青春期是一个容易冲动的年龄,今后做事一定要三思,违规违纪的警戒线,一定不要去触碰,否则自己要承担严重的后果。
图片源自网络07-
正是因为家长和学校都采取了恰当的方式,幸运的佳佳很快卸掉了心理包袱,每天面带微笑,上学放学,老师、同学们都对她友好如初。
我问女儿,怎么看待佳佳“作弊”这件事。女儿说:大人还犯错呢,何况我们,关键是要吸取教训,今天的犯错就是要争取以后少犯错。
社会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青少年“自我认同”危机的理论后,很多学者就一直把青少年时期看成是一个自我探索的时期,因此,这个时期的孩子就是在不断试错中不断调整,为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奠定基础。从这一点来说,像佳佳这样后青春期的孩子,心里已经有了较为明确的是非判断标准,他们需要的只是人生经验或教训的积累。
最终,他们需要的是成人世界的理解,包容和正确的引导。
而在孩子成长的环境中,家长,老师,学校,是一个整体的链条,相互理解、配合,才能实现孩子成长的共赢!
图片源自网络写文不易,打赏不必,点赞就好!
网友评论
改错的空间,真希望这样的学校、老师和家长越来越多。
她的经历带给我们家长很多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