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名山僧占多,书画名家里僧也不少。你可能注意到了,书画评论里常见这么句话“此人师法董巨,笔墨古雅……”,就是指的巨然和董源。这次主要说巨然,说他的画,技法和影响。
巨然,建业人(今南京),就业于南京开元寺,职业:和尚,后来又因为工作调动到了开封的开宝寺。巨然画山水多作水墨,偶有色彩清淡的浅降。巨然是董源的学生,自然的将这种风格传到了北方。汤垕《画鉴》云:“得源之正传者,巨然为最也。”后世以“董巨”并称。
巨然 秋山问道图公元971年,文艺青年李煜向宋太祖上表,主动请除南唐国号,降宋称臣。4年以后,他和大批南唐小朝廷的文人学士们被押出南京,一路北上汴梁。在这只亡国队伍中,就有我们的青年画家,巨然和尚。
南唐宫廷的各种享乐之物,被悉数运往汴梁,反倒把北宋朝野刺激得鼻血横流。宋太祖立刻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赶紧下令:“同志们,你们都是组织重点培养的优秀干部,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可没过多久,他们就被南唐“高贵的享乐”彻底征服了。
巨然 秋山问道图公元992年,和尚巨然被北宋的宣传部喊去,给翰林院画墙绘。翰林院原来的墙上,绘制的是潜龙出水壁画。是由另一位南唐画家董羽所作。好多年了 ,该换换口味了。巨然在墙上大笔挥洒,时间不长,三面巨墙逐渐云蒸霞蔚、千岩万壑,甚是壮观,巨然也是过足了瘾。
在墙上作画,和在纸上不同,需集全身之力于笔端,更容易练出笔力。
巨然 秋山问道图等画完以后,效果极佳,得到了整个朝廷的赞赏,特提升为北宋的尊享会员,赠‘北宋钻’十万个。大大超过董羽,在钻石排行榜名列第四。第一是郭熙,第二是李成,第三是董源,第四是巨然。
有人评价说:“这是一个重要的开端,从此开启了用宏伟山水画来装饰朝廷的传统。”俗话说得好,上之所好,下必效之,宋代的艺术为何繁荣,原因自明。
董源与巨然师徒俩,都不以诗文和学问著称,然而他们的作品却具备了中国山水画视为典范的要素——诗意。
北宋的尊享会员 巨然“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渌,满城飞絮辊轻尘。忙杀看花人!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李煜写下《望江南》,排遣心中对南唐的眷恋,感动了无数人。在北宋一百五十余年的统治期间,这种抒情性美学持续发酵。不仅改变了中国诗词的进程,也深刻地影响了绘画,所以巨然的山水既有江南的诗意,又有北方的雄强。
北宋的尊享会员 巨然这幅《秋山问道图》是一幅秋景山水画,绢本墨笔 ,165X77(厘米 )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主峰居中显示出五代宋初的典型构图法。此图上部一峰高耸云霄,中部两山合抱,山麓溪畔,一径曲折而入,中有一人家,不知何处来客,向隐居的高人“问道”,令观者肃然感觉到场景之超尘脱俗、幽深静谧,清澈澄明的禅心。山是典型的江南丘陵,土复石隐,圆浑厚实。
北宋的尊享会员 巨然山顶多“矾头”,坡石用长、短披麻皴描绘,不求奇峭而显得平和凝重。元代黄公望的代表作「富春山居图」,就是用的长披麻皴。具体这样画:先用较淡墨勾出山体结构,以长披麻皴填充,注意深浅疏密,再用淡墨烘染,最后用焦墨秃笔点苔于山石之凹处,以显现江南山水之湿润郁秀、生机流荡。而巨然较之董源,除了在构图上汲取北派山水之密林重山,层次井然外,其笔墨也趋于粗放,长披麻皴粗而密,笔法老辣、率意,也彰显了江南山水之植被茂盛。
单独值得一提的是岸边蒲草的画法,细而劲挺,随风浮动,最不宜掌握,需重点练习。
清代以四王为首的传统派们,主要以仿古为主,都直接或间接的师法董源和巨然,随也正宗,但已没有了平淡天真,浑厚华滋。
总之这是一副南北风格相融的名作,一副影响至今的巨作。巨然身为僧人,其画还处处透着禅机。
北宋的尊享会员 巨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