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问题串起整篇星光

作者: Tough_man | 来源:发表于2018-03-30 09:44 被阅读8次
丽江(百度下载)

【视点】作者以“一滴水”贯穿全文,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为什么不以“一只鸟”“一片云”来写?为什么不以作者的视角来写?

一、文本解读

《一滴水经过丽江》是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阿来写得一篇散文。2012年,阿来三访丽江,应友人之约,应允成文,但无奈“如何行文,依然心下茫然”。后,终凭借“一滴水”,得以呈递出饱满的情感。

在这篇16段的文章里,作者同时在时、空两个维度上架构,自述往事表明身份,旅途记事记录行迹,赋予“一滴水”线索的使命感和流动的镜头感,捡拾串联起丽江的地理环境、自然风景、历史发展、当代风貌、文物古迹、民风民俗。这不仅是一篇丽江风景图,更是一篇别出心裁的游记。

好的文章不仅在于其内容上乘,还在于思想上对于读者的触动并引发的灵魂思考。作为一篇“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游记散文,作者在谋篇布局上天马行空,让“一滴水”经历了一场奇幻之旅,历经几百年纠缠的前世今生。就是这一滴水,告别玉龙雪山,一路南下,流过丽江坝,邂逅幼年时期的丽江城,目睹人世间的沧海桑田。继而,沉睡,苏醒,踏入四方街,登上水车,远眺古城芳颜。小店里,东巴文字在跳舞;民居中,恬淡的生活气息四处弥漫;哦,还有那五彩斑斓的夜和静谧澄澈的旷野啊,都在“我”纵深跃入金沙江后,成为我生命里最深的烙印。这,就是“我”心心念念的丽江。这,就是阿来那颗带你来带你品带你悟的匠心。

这样子的游记,不仅仅是对丽江生命体征的油彩涂抹,更是在读者的心尖上种下一棵树,这棵树的名字叫做——文化记忆。

二、问题解析

那,作者以“一滴水”贯穿全文,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一滴水”,仿若一部电影中的读白角色,耄耋之年,白发冉冉,忆起前尘往事,贯穿着对于丽江难违的爱恋。阿来赋予“一滴水”一种自由舒适的视角,以“一滴水”观丽江的光阴变幻。“一滴水”看到的也就是作者看到,“一滴水”所思所感,也就是作者情感的外现。

“一滴水”存在的形态,相较于“一只鸟”“一片云”,更加合情合理。“一滴水”的形态变化,渗入丽江变化的点点滴滴,起于玉龙雪山,止于金沙江,真实的地理表述。

“一滴水”,作为一条线索,不仅在结构上贯穿全文,而且在内容上衔接地恰到好处,通过时间的推移、空间的转换,给读者呈现出一幅立体可观的丽江民俗风景图,大家文字功底可见一斑。

“一滴水”贯穿全文问题的设定,既为学生提供了一次梳理整篇文章的机会,又给予学生写作上的启示,可谓一箭双雕。

三、单元链接

《一滴水经过丽江》位列于部编教材人教版八下第五单元,该单元目标为了解游记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游踪、写景的角度和方法,并揣摩和品味语言,欣赏、积累精彩语句。

这篇课文,在写作形式上呈现了一种崭新的思路,使读者乐于读,兼具趣味性与文学性,充实了旅游作为一种“阅读”认识世界、体悟世界的意义所在。

李老师在作业布置环节,第2个作业为仿写一篇游记,回忆总结与拓展延伸兼具。

熟读文本,了然于心,一个课堂问题的准确设定,就可以串联起整篇文章的点点滴滴。需思,需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个问题串起整篇星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jpb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