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巧合还是天意?突然发现“阿德勒”和“勇气”最近很火。不是指在生活里,而是我的阅读中。
橘林读书会微信群里一直在分享张文质老师的《教育的勇气》一书,大伙又由教育谈及儿童心理,阿德勒的《儿童人格教育》于是被大家开始热议。读过这本书的人在重读,没读过这本书的人正在开始读。群主文芳老师也说过一阵子要与大家分享这本书的音频与文稿。
图片发自樊登读书App然后,樊登读书APP里,樊登老师在这个六月讲的第一本书就是《不管教的勇气》。看,又是“勇气”!且从本月开始,樊登读书推出了新的好书共读方式,即一周深耕一本书。每日任务分别是:周一、品读荐书软文,了解《不管教的勇气》;周二、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听书;周三、根据思维导图拆书,吃透这本书;周四、一句话的力量,把知识推荐给朋友;周五:撰写新书读后感。
《不管教的勇气》这本书正是以阿德勒心理学知识为理论依据,用哲学的观点告诉我们赋予孩子独立人格的重要性,并让孩子学会真正的独立、正确地面对学习。
一下子,“阿德勒”包裹了我的所有思维,“勇气”占据了我的整个大脑。
介绍这么多背景,无非是想说明自己的两个感悟:一、就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会超过六个人一样,书与书之间的联系其实也很紧密。常常会发现正在读的一本书与曾经读过的某一本书有相通之处。便感觉像想起或碰到了老朋友一样,格外欣喜。二、但凡谈及教育,家庭教育的作用与意义总是排在第一。父母的教养方式奠定了孩子最初的命运发展趋势。而想要做懂教育的父母,就势必要懂得一些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甚至哲学方面的知识。只有真正地了解儿童,我们才能知道如何去教育儿童。
《不管教的勇气》首先提倡父母要平等地对待儿童。把儿童看作与成人一样的独立的生命个体。如纪伯伦所言“孩子只是借由父母的身体而来,却并不属于父母。”孩子不是我们的附庸品,我们无权主宰他们的人生。
许多父母一贯使用的两大育儿手段——“表扬”与“批评”,在该书作者岸见一郎看来都不可取。无论表扬还是批评其实都在显示着父母居高临下,以长者的身份指点、评价着孩子行为的姿态。
批评只会使孩子变得懦弱从而更容易犯错,而表扬所暗含的期许则会让孩子倍感压力,唯恐下次不周。
结合书中具体实例,这样的观点似乎也不无道理。那么,怎样做才是最好的方式呢?答案居然是——道谢!感谢!
感谢孩子每一次所表现出来的正确行为。如:公众场合不喧闹、遇到客人会问好、主动把垃圾倒掉……这些在我们看来天经地义该孩子做的事。
原来,一个正确行为被漠视的背后随即而来的便是错误行为。长期表现良好的孩子因为从来都得不到成人的关注与反馈,所以才不得已以出格的行径甚至恶劣举动来引起父母的注意。
阿德勒说:一个孩子终生所寻找的就是父母的关注。
而以道谢的方式来肯定孩子的同时,还让孩子体验到了自己的价值——“我能为他人带来美好的感受。”
该书还以大段的篇幅谈到了“如何让孩子学会学习”这一天下所有父母最为在意、最为操心的事情。
阿德勒认为学习本身就是快乐的事,每个人都有学习的意愿和热情。这样的论点于我其实已经不是第一次接触。事实上,父母与老师的不当操作、过高期许、功利主义导致孩子学习兴趣丧失的现象会少吗?
错过了孩子最佳教育期的父母往往会怀持这样的心理:教育不是学校的事吗?如果需要家长拼命出力,那还要学校干嘛?殊不知,交给学校的孩子其实已经被父母刻上了烙印:智力不错、中等或者较低。(可参见《父母的语言》详细了解孩子的智力可由哪些因素决定)
面对整齐划一、标准统一、评价单一的学校教育,学习内驱力从在家里就没被激发出来的孩子自然更感吃力。从此,这孩子就生活在了老师与父母的两面夹击中。
一个已经觉得学习痛苦,还要每天承受指责与冷落的孩子,能不视学习如洪水猛兽吗?能不尽量磨磨蹭蹭逃避写作业吗?所有学习上表现出来的不给力也都有了理由。
果真一失足成千古恨?有没有解决的道?《不管教的勇气》提出:所有父母,你只需要有不管教的勇气,放手。但不管教并非放任自流,而是,有方法的管教。而这样的方法首先需要——勇气。
同样身为人母,我以为,这里的勇气应该是指:你敢不敢接受你的孩子就是个平庸、平凡的人。和你自己一样,有着许多的缺点。如果你能接受这样的现实,就请接受孩子的一切,信任他、尊重他、理解他、帮助他、等待他,同时还要感谢他——感谢他做你的孩子。
这也让我想起了生命化教育专家张文质老师在《奶蜜盐》一书中写过的一个故事,他问朋友:如果你的孩子高考失利,没有进入你理想的大学。他还是不是你的孩子?如果他当初没能读到重点中学,他还是不是你的孩子?
樊登老师也在讲《不管教的勇气》时读道:想想孩子在儿童医院的时候。在那个时候,抱着病中的孩子,除了祈求他快快恢复健康,作为父母的你,是没有其他奢望的吧。
所以,接纳孩子的全部。不要把我们未尽的心愿寄托在孩子身上。孩子只是来走一趟他的人生,而不是替我们实现自己的希望。
拥有了这样的勇气,我们才算真正打开了教育的决口,从而开始以尊重、信任、理解、等待、感谢的心陪着孩子一起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