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观无量寿经——要点》作者:净宗法师

《观无量寿经——要点》作者:净宗法师

作者: 余生有您 | 来源:发表于2018-08-05 11:52 被阅读0次
    《观无量寿经——要点》作者:净宗法师

    【观佛导入念佛,三福导入专修,九品往生之真实含义】

    净宗法师

    ①《观经》要点之一:观佛导入念佛

    《观经》也有几处是需要来解释说明的《观经》虽然名字叫「观经」,从经文的文字比重来讲,讲观佛三昧有很长的经文,讲念佛三昧的经文比较少。但是,《观经》的重点不在于观佛,以善导大师的解释,《观经》的重点是从观佛三昧导入念佛三昧,引导定散二善归入一向专称,这是大家要把握的,这是第一。

    ②《观经》要点之二:三福导入专修

    第二,《观经》里边的三福到底是杂行还是正行呢?因为三福业也是《观经》所说的。三福呢,算是杂行(其它的定散修持回向往生也算是杂行);「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名号」才是「正定之业」。这个「杂行」听起来好像觉得不好,其实它是一个比较性质,它是一个方便引导,在引导圣道法门修行的人归入净土法门来讲,它非常的重要,所以称为「要门」,因为本来都是在修行种种的定善和散善,修行大乘善根、小乘善根、世间善根,然后普劝。如果没有这个要门的话、没有杂行回向的话,那这些人就入不了净土门了──他一个台阶上不去,还是在执着原来的修持法门。那就可以原地将原来所修行的功德回向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是非常善巧方便的。那么,回向求生净土门之后,净土门之内再求真实和方便的判释的时候,再引导他归入一向专念。

    虽然归入一向专念,「舍杂行」,并不是说废弃杂行之体,而是在我们的心中知道专念弥陀名号必然往生,把一切善事功德收摄在念佛体内。比如说,我们念佛的人也会行善积德,也会布施,也会相应多少持戒,也会供养三宝,那我们不是把它作为一个杂行来修行,觉得说:「念佛不够,在念佛之外再做这些补助往生。」没有这些。而是心中知道:专修念佛决定往生,随份随缘(这是一个念佛人应当做的),持守五戒还是五戒,修持善法应该说要做得更好!因为我们原来的心是惶恐不安的、担心害怕的,那现在呢,有一个决定的可靠性,这个心就稳定下来了,这样,内心就跟佛法更加的相应,这才是你得法益、相应于法的一种表现。如果说懈怠放逸的话,反而和阿弥陀佛的救度不相应了,和法义也 不相应了,你的行持和嘴上所说的就不相应了。这是关于三福业。

    ③《观经》要点之三:九品之意

    还有一点,就是关于念佛,因为在《观经》里边,念佛是说在下辈三品当中,所以,也有人认为说:「同样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读诵大乘超过念佛,因为念佛在下品嘛,想要高的品位往生,就应该去修行其它的」。这样的解释,你要说他没有道理呢,他拿出《观经》九品,上品修行大乘善,中品修行小乘善,中下品修行是世间善,念佛在下品。对此,依善导大师的解释,道理不是这样。念佛之所以说在下品,是显示这个根机呀,他种种法门──大乘善、小乘善、世间善都没有,唯依念佛得度生死,显示念佛法门可以救度极恶下机的人。

    这个九品,代表此界的九种众生:上品的人可以以大乘善回向往生,中品可以以小乘善回向往生,乃至世间善回向往生。可是,下品的人拿什么呢?毫无所有,那只有说念佛法门可以救他,由此显示下品之人,大乘善、小乘善、世间善无法修行、无法得脱,唯依念佛得度生死,以这个最下等的根机,显示这样的人可以得救的法门,是最殊胜的法门──是这个意思。

    另外,《观经》讲的九品是方便说。怎么叫方便说呢?关于极乐世界的品位,各有说法,自古到今有很多的解释,各人的立场不一样。如果以善导大师、昙鸾大师的思想,认为:根据《无量寿经》,根据往生的真实义来讲,凡存品位之差,就是方便。比如昙鸾大师就讲:

    本则三三之品,

    今无一二之殊。

    往生极乐世界的众生根机,本来是三三九品,但是,一旦念佛到达极乐世界,乃至一入念佛法门,就没有差别了,没有一和二的差别。

    也如同刚才我们所说的比喻,千江万水进入大海,失去故名,同得海号。比如长江水、黄河水、小沟小溪的水、井水……入了大海之后,它也不叫井水,也不叫河水,也不叫江水,通通叫海水。它的深度,跟海一样深;它的广度,跟海一样广;它的味道,跟海一样的味道。

    一旦往生极乐世界,不管出家、在家,凡夫、圣人,就不再叫你原来的名字了,你就跟阿弥陀佛一样的无量光、一样的无量寿,都是无为无漏的境界、不生不灭的涅槃境界,「念佛即是涅槃门」、「极乐无为涅槃界」,就失去了原来的品位差别。

    那么,为什么要安立品位呢?

    讲品位,是世尊为了方便诱导此界的众生,一方面说明此界众生分为九品的差别,「这九品众生你都要念佛」,是引导九品之人归入念佛。这样的品位,是就此界众生的根机所言,如同善导大师所讲的:

    一切众生,根性不等,有上中下,

    佛皆劝一向专念无量寿佛。

    也像善导大师在《观经疏》所说的:

    但以遇缘不同,

    致令九品差别。

    是指在此土有九品的差别,一旦到达极乐世界,就没有这些了。

    《观经》说到极乐世界莲花开敷的时间有早晚,这也是方便,若结合刚才所说的《无量寿经》,在莲花胎里边的时间早晚,有几点状况:一个是你疑惑佛智,你疑心越重,花开得越晚;第二是指罪业深浅,罪业越重,莲花开得越晚;第三是指你功德大小,功德越大,花开得越早,要在莲花里呆一段时间。总之,它是一种方便。

    专修念佛,根据《无量寿经》所说,就是莲花化生,不再在莲花里边过一段时间。

    九品都要过一段时间,是来显示:一个是他在娑婆的根性有差别;再一个,他本身功德大小有差别,这是顺我们娑婆世界有相、取相分别的众生。如果说没有差别的话,可能懈怠之人更加放逸无惭;精进之人,作为凡夫,可能会难以理解平等一如的境界。但是,如果从教理本身来讲,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是说「五乘齐入」:

    托佛愿以作强缘,

    致使五乘齐入。

    「五乘」:人乘、天乘,到声闻、缘觉、菩萨,平等往生。又说:

    人天善恶,皆得往生;

    到彼无殊,齐同不退。

    「人天善恶」:一切凡夫都往生,到极乐世界没有差别,平等。所以,《无量寿经》也讲:

    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皆令如佛。

    身皆金色,无有好丑。

    到极乐世界都平等一相:

    智慧高明,神通洞达,

    咸同一类,形无异状。

    是根据他方国土人民的心:

    但因顺余方,

    故有天人之名。

    有天、有人、有声闻、有缘觉、有菩萨,是随顺他方习俗,而称之为天人,其实,本身的功德智能都是一样的,这个在《无量寿经》里边有相关的经文。那么,以这样的经文和教理,证明极乐净土的境界是无为涅槃的境界。我想关于这一点,也不必过多地去探求它。也有祖师大德讲:「与其你在这里去讨论品位的高下,不如你专修念佛,到达极乐世界。一到极乐世界,你可以自己看个究竟。」这可以讲是最好的办法了,在这里是讲不明白的,这是佛智。

    善导大师在《观念法门》里边也有个说法,既然是方便嘛,总不能舍掉这个方便,对于一类众生的根机就一定要有方便诱导,他会勇猛,「哎,有这个品位,我会更勇猛」,那么,善导大师就说:「每天念佛三万遍以上,你就是上品上生。」如果想得上品上生,你可以多念佛。

    其实,念佛往生极乐世界,有品位阶级的境界和没有品位阶级的境界来比,没有品位阶级是更高尚的。我们往生极乐世界,不要满足于上品上生,我们往生到极乐世界,是要往生到报土的境界,比上品上生还要优越。不过话说回来,如果大家对这一点不理解,也没有关系,只管念佛就好,到达极乐世界自然明白。


    初学净土法门应有的认识

    净土行人应具备的根本知见

    《观无量寿经——要点》作者:净宗法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观无量寿经——要点》作者:净宗法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lhb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