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主体内容摘录自网络)
净土宗的正依经典为三部经书——《佛说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简称《观经》),民国印光法师在三经基础上增订《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合称“净土五经”。
《观无量寿佛经》开佛陀正法眼藏,其中玄机就在经文中道破,在第八像观中有一段开示非常重要:
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是故应当一心系念,谛观彼佛。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八个字还能浓缩为四个字——心作心是。
我们的心性虽然跟佛是一样的,可是我们现在随缘随的不一样,心作心是,我们的心如果你做的九法界的事,做的是六度万行,那你就是菩萨,做的是菩萨,不是佛。如果你做的十恶业,最陋劣的,特别猛烈,你做的是地狱众生,不是佛。你做了五戒,这辈子成了人,这就是现在显现了。
所以心作心是,套用到十法界来讲,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心作菩萨,是心是菩萨,是心作人,是心是人,是心作地狱,是心是地狱。说明了是心不作地狱,是心就不是地狱,是心不作人,是心就不是人,是心要作佛,是心就决定是佛,九法界十法界随顺我们心作心是。
附:净土宗第十二祖彻悟禅师,十三祖印光法师关于“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的相关开示:
观经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二语。较之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尤为直截痛快。何也,以见性难而作佛易故。何为见性。离心意识,灵光迸露,始为见性,故难。何为作佛。持佛名号,观佛依正,即为作佛,故易。经云,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岂非以想念于佛,即为作佛耶。夫成佛是佛,理无二致。而见性作佛,难易相悬若是。岂非念佛较之参禅,尤为直截痛快也哉。一是祖语,一是佛言。何重何轻,何取何舍。学者但当尽舍旧习,虚其心,平其气,试一玩味而检点之。当必首肯是说为不谬矣。
——《彻悟禅师语录》
《观无量寿佛经》云:“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作佛者,谓观想佛像,忆念佛德,及与佛号。是佛者,谓当观想忆念之时,佛之相好庄严,福德智慧,神通道力,悉现于观想忆念者之心中,如镜照相,觌体无二。然则心不作佛,则心不是佛,心作三乘,则心是三乘,心作六道,则心是六道矣。心之本体,如一张白纸。心之作用之善恶因果,如画佛画地狱,各随心现。其本体虽同,其造诣迥异。故曰唯圣罔念作狂,唯狂克念作圣,吾人可不慎于所念所作乎哉?
——(千佛图颂并序)
净土法门之为教也。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直指人心者,犹当逊其奇特。即念念佛,即念成佛,历劫修证者,益宜挹其高风。普被上中下根,统摄律教禅宗。如时雨之润物,若大海之纳川。偏圆顿渐一切法,无不从此法界流。
——《印光法师文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