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紧接着莎莎老师工作室的揭牌仪式,我们都很期待莎莎老师的分享,主题是携秋而行,向春出发。她以“一个视频”“一封情书”“一个邂逅”“一首小诗”来分享她再出发的心得,她说现在已经是生命的秋天,在迷茫了几个月后,重新扬帆出发,现在走在春天的路上。
一直觉得像莎莎老师这么强大、自信、优秀的老师,应该是生涯规划清晰,方向明确,坚定自我的人,没想到莎莎老师说在她临退休的一年,学校领导打电话恭喜她快退休,她开始觉得不是滋味,以至于很长时间觉得被“边缘化”,退休后也迷茫彷徨了很长时间,在“退”与“不退”之间做出选择,实在很难。这段心路历程现在重新被提起,才让我们觉得原来再牛的人也会有我们常人的烦恼和纠结。
莎莎说自己的美是课堂上的美,有活生生的学生,有情感的交流,这种美是任何角度无法拍摄出的。在教育上继续走下来,“我可以退出名利场,但我不退出舞台,退休不代表退出”,当莎莎老师平静地说出这句话时,我看到了一位名师的高度和格局,纯粹地追求自己的教育理想,深耕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明明白白做教师。
我们都很敬佩莎莎老师的勇气,在体制内呆了大半辈子,现在恢复自由身,以她的年龄完全可以共享天伦之乐,旅游健身,放下教育事业,过轻松快乐的退休生活,但是莎莎老师最终还是鼓起了勇气,选择海德重新出发。
莎莎老师以她在长实的最后一节课片段为例,说是常态课,但大咖的常态课是我们普通一线老师的公开课,亮点很多,她将“聪”字拆解成用耳朵听、用眼睛看、用口说、用心听,形象生动地讲述了人大代表的义务,“你的课还能影响了学生,让很多老师受益,你不能退啊,”这是莎莎老师的好友对她的鼓励,也正是这种鼓励,也是坚定她继续走下去的决心。我的理解是,如果一个人能够有足够的力量去影响更多人,那就不辜负自己的天赋和能力,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莎莎老师已迈入人生的秋季,但依然鼓起勇气重新选择站在讲台上,跳出体制过上另一种教育生活,也期待莎莎老师能引领我们莞邑教师走得更远。
“人生无非就是责任和选择两个词。”听莎莎老师的讲话,你会觉得每一句从她嘴里说出来的话都那么有力量,有启发。
莎莎老师用薰衣草来勉励自己,薰衣草像草一样生长,生命力顽强,但是像花一样绽放,屡屡节节向上,安静地绽放,低调又有内涵。
陈礼兴老师对莎莎老师的评价是“师爱”,教师的出发点一定是学生,从莎莎老师的课堂细节可以看出她对学生的纯粹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有爱的课堂才有温度,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践其行。
对于现在很多年轻教师使用课件板书,其实板书不在乎你的字有多么公漂亮,但在动态中生成的板书,才能体现课堂的逻辑结构,才真正显示出一位教师的功底。陈老师寄语我们年轻老师要学会沉淀下来,静下心来成长积累。
教研员和我们解释了最近在我们学科兴起的大单元教学,据说东莞也是因为最近的省青赛而在一线老师中铺展开来,有一批学科带头人率先钻研探索,但目前还很不成熟,大家也很茫然。陈老师的解释也是没有说透,所谓的“大”用四个字来概括就是横纵贯通,纵向从单元整体甚至整本教材的角度来进行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横向是站在其他学科的大方向来设计,甚至可以贯通其他学科的内容。
颁发聘书环节,看到学校为莎莎老师准备的不是常见的一束花,而是一个精心准备的小花篮,足以见到工作人员的用心用情。
返程时搭了松实老师的顺风车,一路上听到王老师聊起以前在东华的工作强度,东华精细化管理让人佩服,也对学校的老师是一种严格甚至有点严苛的考验,听到丁老师说去监考看到都领导对老师出了一丁点差错之后严肃的批评,毫不客气,这种对工作的严苛让人心惊胆战,那里的老师工作压力可想而知,以至于王老师说离开东华半年后晚上还睡不着觉,时常对开会会否迟到提前焦虑。当然,能够在东华熬个十几年还坚强地“生存”下来的老师心理承受能力已经超出常人水平。
王老师参加这次省青赛市里的选拔决赛,他说在极短的时间里根本不可能快速提升多少,而时平时的功底和积累。在比赛的时候要提出重点,而非面面俱到。丁老师也聊到这次教学能手的观摩感受,她提到评委更看重的是对选手整体表达的流畅程度和整体印象,对于内容尤其是随着比赛的深入评委视听疲劳其实往往容易被忽略。
莎莎老师作诗一首,写得真好。
看叶听雨
邱 莎
白露虽至
暑热未退
深秋没到
看叶已归
叶在枝头
是对春的眷恋
叶落大地
是对秋的皈依
春华秋实
你,还有我
温情地
惜春望月
安静地
落叶听雨
回眸处
都在春往秋的路上
又在秋往春的途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