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苦旅》:旅苦化文

作者: 松子糖balabala | 来源:发表于2018-06-07 10:40 被阅读17次
    雾色西湖

    读散文最使我酣畅,慢慢悠悠颠颠簸簸的公交车,读上几篇好散文顿时觉得目的地是哪都变得不重要。

    余秋雨作为散文大家扬名已久了,真正读他的《文化苦旅》却是在今年,为了化却复试时承认自己没读过的尴尬。

    说起来以前是看过余秋雨的,他的《信客》节选,只不过夹杂在语文卷子中的阅读理解太像边角料。老信客一生辛碌奔忙,却因为裁了段红布料全都一笔勾销。年轻的信客知此路苦在最难熬的阶段扬长而去,反而勾起了人们对其付出的回想,讽刺得让人讪笑。

    那时觉得小镇人们愚的很,很为老信客鸣不平。但是再次读来却体会到懂得适可而止的重要性。显著的利益对比在人们心里的分量总高于不差毫厘的静默,只是深谙此道的是商人,老信客不过是个有点拙又一味付出的庸常。

    苏州是我很喜欢的城市,但被人视作了好几个哈姆雷特。前年去苏州的时候,最大的感受是那悠悠的生活节奏和那份不争不抢的中庸。苏州城就像一条现代河流上的船,自顾自地弹着琵琶唱着小调且行且歌。《大户人家》里描绘的苏州是个俏丽有故事的女子,蕴藏了不少的人文故事。而作者的《白发苏州》,一笔悠长又迅捷的比拟把那有些撩人的苏州也勾画的沧桑了起来,仿佛一位老伶人为今日的游客做着历史表演。他们的祭奠点很奇怪,不是名垂青史的某某,而是用战役了光荣牺牲的五位市民经纬着苏州的艺术。“苏州人把五位抗争时被杀的普通市民,立了墓碑,葬在虎丘山脚下,让他们安享山色和夕阳。”那一座座亭台楼阁里的旧日况味,终究是凝结在时光里不复开场了。

    我是喜欢极了看散文家写人物的,他们回忆里的人仿佛都会铎上一层光芒,或许是暗淡些的或许又会闪烁。《文化苦旅》中说起酒公,笔下的文字也愈加有趣醇厚起来。一个青年热爱逻辑而其才华却化身为一排排的墓碑,让人对治学之用产生好奇。作者从来不会直截地说出自己的意图总要人去深思。

    一日好友问我,你看散文的功用是什么?论思想深度它比不过哲学,论趣味性又少于小说,它还不能为社会做贡献。但偏偏就是这种“无用”的写实,让我感受到了一次次的心灵共鸣。

    四处旅游总是躲不开人文情怀。散文家不免有种悲怆情怀,面对复杂的人性忍不住想剖析,在他们的笔下常常没有弱者,只是遭遇了不如意的人生境地罢了。而一时得势在时间的长河里也难见得意之处,他们的笔下,人生公平极了。对于娼妓,他亦直言不讳,他赞赏苏小小的傲骨,又可怜那些驻在南洋的脂粉。在时代里沉浮着,因一首诗流芳,因一座碑落幕。

    写读后感最好的时刻不是全篇结束时的回想,而是偶然拾携的细微灵感。看完了书企图提笔不仅觉得惋惜起来。

    借余老师比拟古今毛笔的论谈,如今我们的阅读也只是作为一种生活的补充,比起古时的信手执书,终究来的少浅。又想起复试时老师为我解围“余秋雨都过时了,现在谁还读啊”不禁浮上一阵苦涩。想必是现代有些静默又有些喧嚣,几人会静心而拙朴地读些“无用之书”呢?

    《文化苦旅》很长,每篇中都有感动与共鸣?容我笔力不才,只能凭印象摘断一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化苦旅》:旅苦化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luws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