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主义(书中第70、71讲)
在本世纪,存在主义是件思想界的大事。三十年代、四十年代初,存在主义是在法国兴起的文学流派。以萨特为代表,后来成了二十世纪现代文学主潮,席卷西欧,波及南美北美,二战后,势焰更盛。
存在主义初为哲学界的一个哲学名词,萨特出来后,研究克尔凯郭尔、胡塞尔、海德格尔、雅斯贝斯等人的存在学说,以他丰富的别具一格的文学著作、政治论文,从存在主义哲学原理,形成一种文学观点、政治态度、写作方法。
存在主义的鼻祖是谁?不是萨特,是十九世纪的克尔凯郭尔,这位哲学家很特别,用小说、散文来间接传达他的哲学观点,不直接用哲学方式写。
所以存在主义一出世,就和文学结下不解之缘。
存在主义的代表作家,萨特之外,还有加缪、德波伏娃。还有雷蒙盖兰,本雅明丰达纳。
存在主义,克尔凯郭尔是大家。被称为基督教存在主义。这哲学要追溯到希腊哲学和基督教神学传统。帕斯卡、蒙田,都得追溯到。
他的哲学和教义,密切联系。他有部著作《非此即彼--一个生命的残片》,主题是:人的存在与发展有三个阶段:美学阶段、伦理阶段和宗教阶段。丹麦式的天人合一:哲学不是研究客观世界,而是研究个人的主观的存在,个人存在无法摆脱痛苦、危机、荒诞,所以唯一的出路便是弃绝理性,皈依上帝,达到神和人的统一。
胡塞尔及他的现象学。他认为现象学是对纯粹意识的肯定。纯粹意识对世界作了简化,对这个世界只有直觉能够把握,这又像是伯格森的说法。
放弃任何涉及客观现实的、超过任何纯粹经验界限以外的判断--这就是现象学的简化。不把认识主体看做是现实的、社会的、心理的存在,而是把它看成是纯粹的,即先验的。
以上是胡塞尔的现象学要义,是反理性的。
胡塞尔构成了非理性主义的哲学体系。这无疑是功劳。他否定了客观世界的真实性、物质性、可变性。这原是哲学家一厢情愿造出来的。
胡塞尔这一步,对海德格尔、萨特产生巨大影响。
雅斯贝斯主张存在是对上帝的追求,认为哲学应从人出发,认为个人处于极为难绝境,应通向上帝。
海德格尔是无神论存在主义,他关心存在的意义,认为人所处的世界是无法理解的世界,他关心人是如何存在的,人孤独无依,永远只能惶恐焦虑。忧虑恐惧使人通向存在,存在是快乐光明的,最大的快乐光明是通向上帝。
法国分三派:萨特,无神论的存在主义,梅罗庞蒂,人道主义的存在主义。加布里埃尔马塞尔,基督教的存在主义。萨特、庞蒂,有所相通,加布里埃尔是克尔凯郭尔的继承人。萨特势力最大。
萨特的存在主义有三项(或谓原则):存在先于本质。自由选择。世界荒谬,人生痛苦。
1943年,他发表《存在与虚无》,建立了自成一家的存在主义体系。书中提出存在先于本质,后来人们从各种不同角度解释。
他又讲: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他讲,人存在,首先遇到自己。人之初,是空白的。后来露面,要造就自己。人不是上帝造就的,人是自我感觉到,然后存在。总之,存在先于本质。
第二项核心,被认为是萨特的精义所在:人是自由的。人即自由--他反对任何决定论,在任何环境都可以自己选择。如果不能自己选择、决定,就不算存在。
第三原则: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第一原则,是理性分析。第二原则,从悲观里跑出来。第三原则,又回到悲观主义。
萨特三原则:第一,孤立的。第二,摇摆的。第三,否定的。
自由选择的那个人是没有支撑点的。我存在,别人也存在,每个人都有他的思想和意志,都有主观性。所谓社会,就是主观性的森林,人人都是其中的孤独者。
存在主义试图恢复已经失去的人的价值,要求人选择和掌握自己的命运。
存在主义是实用的救济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