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规则的置信度之惑

作者: 柯茗耀 | 来源:发表于2015-05-07 13:53 被阅读1097次

不少人(姑且如此假定)也许会默认,逻辑规则是我们在进行理性思考时,所必须遵循的底线(对此本人表示同意)。

但是,为什么我们「应当」(或「实际上」)这么认为?或者说,假定我们「是」这样认为的,到底「有无」对应的辩护意见呢?

一般认为:我们不能通过援引某项规则(体系)「自身」,来对其正当性(合理性)进行辩护。

那么,假定我们能够为逻辑规则(体系)的正当性(合理性)给出辩护意见的话,应当依据何种规则(体系)来检定其论证的「有效性」?


对此,个人的浅薄思考(仅仅为思路的梳理)如下,仅供抛砖引玉之用:)

1.逻辑规则似乎带有某种「伦理属性」,或「涉及价值判断」。即,它总是要求我们在推理的时候,「应当」如何做,否则对应的推理就是「无效」的。然而,这类逻辑规则的效力,又来自于何方的授权呢?还是说,其有点类似于欧几里德几何当中的无须辩护的「公设」呢?饶是如此,个人感觉逻辑规则的属性,也许非常类似于伦理规则。

2.如果我们要作出一个大家都能够理解的论证,那么我们无疑要遵循逻辑规则来给出高效度的推理;若果我们遵循逻辑规则来给出高效度的推理,那么我们实际上是在援引逻辑规则自身,来试图论证其合法性。这岂非两难?

3. 此外,个人相信:逻辑规则的建构过程,似乎有有点类似科学理论的建构过程。即,我们通过观察,发现如果遵循规则X,那么前提(实然命题)为真的时候,结论为假的情况是没有被观察到的。而我们每新观察到一次依据规则X,总能伴随着前提为真且结论为真的情况下,我们对规则X作为一项合法的逻辑规则的「置信度」会上升。但是,我们没有观察到基于规则X会得出结论不为真的情形,并不能当然地证明必然不会出现例外情形——说到底,这不过是一类非完全归纳而已。

那么,我们为什么应当信任逻辑规则?

目前为止,个人比较倾向于认同简书用户「你看得见我」先生的观点:

我们其实没有能力“完全相信”任何事情,我们甚至也不会去相信逻辑规则,我们直接使用它。更多时候,演绎推理只是同义反复。而非演绎推理的有效性,我认为来自演化赋予的大脑硬件。

而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说逻辑,是指非演绎的推理。非演绎推理的有效性,是个非常有趣的话题。我倾向于认为人类的大脑给了人类一套贝叶斯概率的思考模式,我们基于贝叶斯概率来“猜测”,而这种猜测往往是准确的。这种可靠性来源于生物演化。

以上,权作读书笔记,欢迎诸君参与讨论。

抱拳!

相关文章

  • 逻辑规则的置信度之惑

    不少人(姑且如此假定)也许会默认,逻辑规则是我们在进行理性思考时,所必须遵循的底线(对此本人表示同意)。 但是,为...

  • fp_growth频繁项集和关联规则Spark ML调用实现

    摘要:关联规则,置信度,支持度,提升度,规则集,数据挖掘,Spark 关联规则 关联规则是基于统计的无监督学习方法...

  • 心似洞 无底 于亲情 众人皆此 惑 且置心于侧 既已奢 何求之 受困其中 周而往复 何其然 盖吾心之冰 亦余情之冷...

  • 知者,智也

    知者,智也。人有惑,故问之,思之,解之。惑已生,审问之,问惑之根本;继审问,慎思之,思惑之因由;慎思毕,善...

  • R语言与关联规则挖掘—购物篮分析

    名词: 挖掘数据集:购物篮数据 挖掘目标:关联规则 关联规则:啤酒=>尿布(支持度0.02,置信度0.6) 支持度...

  • 感悟韩愈之师者

    韩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道,天道地道人道,上善若水。业,行事规则。惑,思想思维之因果过程,启而引之,不僵化,不...

  • 下水文言文 “豁”然开朗

    “ 豁”然开朗 世人皆有惑,孰能无惑,惑而不解,其为惑也,惑而解之,其为朗也!...

  • 交互-按钮置灰与不置灰

    理了下按钮置灰还是不置灰的逻辑,总结讲就是简单的置灰,复杂的不置灰单项的置灰,多项的不置灰 简单的置灰,单项的置灰...

  • 关联规则

    关联规则:发现数据之间的关联性和强规则。支持度置信度频繁项集非频繁项集Apriori算法apriori在mlxte...

  • 句子和主旨之关键词关系

    规则的顺序,有文法与逻辑的根据的。规则五——词语和词语开始——规则六、规则七,这3个规则都跟文法和逻辑有关。 1....

网友评论

  • 柯茗耀: @LostAbaddon 就是就是O(∩_∩)O
  • LostAbaddon: @柯茗耀 这里的关键是:日常生活直觉并不是建立在纯逻辑上的,但却被用来作为纯逻辑的价值判断,这本身就是自我矛盾的。
  • 柯茗耀: @LostAbaddon 本文提出的问题的抓狂之处在于,日常经验告诉我们逻辑是「有用的」。但当我们追问「如何为前述价值判断辩护」且发现难以回答时,细思极恐(至少本人是如此)

    啊啊,这个时候,应当看几本搞笑漫画压压惊(°ー°〃)
  • LostAbaddon:@柯茗耀 嗯嗯,同意。

    很多关于意义或者价值或者别的类似概念的问题,其实说到底都和提问人与回复者的预设相关,从而到头来这样的问题问了也是无意义。
  • 柯茗耀: @LostAbaddon 这一点,我个人也同意。「合理」、「正当」等概念之界定,需要依赖于他们与其他概念的逻辑关系之。而对这类关系理清,在逻辑上是没有终点的,只能止步于某类「预设」。我对逻辑规则的困惑,也与此类似。

    即:也许对逻辑规则内在合理性的论证是不可能的,只能依靠某类预设。而一旦我们依靠的是预设,则就与价值关涉了。

    即使如果我们能够跳脱于上述策略之外的语境来论证逻辑工具是「有用的」(这其实也可以看作某类价值预设),我们仍然会头疼于原文提到的2,即「某类规则体系不能通过援引自身来论证自身为真」。

    所以,在下才越来越觉得,可能问错了问题。而欲问对问题,可能需要语言分析知识、逻辑哲学知识的帮助。
  • LostAbaddon:@柯茗耀 至少在我看来,很多人就是强行要将合理和正当这两个不可能存在纯粹定义的东西给予一个纯粹的定义,就好比要给逻辑以意义,这事在我看来就是毫无意义可言的。。。
  • 柯茗耀: @LostAbaddon 没有这么简单的。先生不妨參閱富勒与哈特的论战。非常精彩的(^_^)
  • LostAbaddon:@柯茗耀 自然学派的问题其实也很简单:
    先定义一下“合理性”与“正当性”。
    如果给出的定义中包含了与纯粹逻辑之外的东西,那么目标本身就不纯粹,那也就不用多说了。

    其实,我一直认为的“合理”、“正当”、“意义”这样的东西必然都会蕴含与个体以及群体的价值取向相关的元素,本质上就不可能是纯粹的某些概念,而必然是一个集合体。
  • 柯茗耀: @m1ch3ll3 很有意思的回复(^_^)

    这个,可能是我的表述不清。我的意思是,逻辑规则如果具备内在合理性,可以为我们「应当」遵守它而辩护,而非必须具备内在的合理性。

    而且,不妨看看原文第二点提到的头疼之处。

    当然,还有一个更大的可能是,我「问错了」问题,汗-_-||
  • 小米二世:@柯茗耀 呃……好吧,我想说的是,这里没有“应当”这回事儿啊。“应当”是在做选择的时候才介入的。而我和 @LostAbaddon 的意见是,形式逻辑作为工具不适合过于牵涉伦理意味,而你的困惑则在于为什么“应当”选这个工具,所以我们介入的时点和层次不一样。

    不过,我还是试着在你的层面上回应一下你的问题吧:

    To be 实然推不出ought to be 应然,这是你分析的起点,所以你试图在形式逻辑本身之外寻找“伦理依据”,但,请注意,自然事实与价值之间关系存在断裂(即To be 推不出ought to be ),然而,你这儿讨论的不是“自然事实”,而是“概念事实”,“概念事实”被赋予定义时,暗含了“应然”,“理性思考”概念本身就天然亲逻辑思维,没逻辑你好意思称之为“理性思考”?!所以,有点同义反复的意思。

    好了,如果我抛开“理性思考”的前提,我就喜欢阴啊阳啊道啊的模糊思维,你所谓的“应然”就崩溃了,就需要证明了。

    所以,你确信你不是想论证理性好还是感性好么,亲?
  • 柯茗耀: @m1ch3ll3 哈哈,其实所有涉及「应当」与否的价值命题,都可以考虑使用伦理学的分析策略呢(^_^)
  • 柯茗耀: @LostAbaddon 呃,窃以为,先生的策略其实有点类似实证分析法学派的观点,大意是「只讨论规则,不讨论价值」(当然,这是极度粗糙、极不准确的概括)。

    而自然法学派可能会问:我们关心的这些规则,有无「内在的正当性(合理性)」?我们遵循这些规则的理由是什么(在伦理层面,有无遵循这些规则的辩护意见)?

    即,先生的意见,也许并没有彻底消解问题(而是回避了问题)——在推理时,为什么我们更倾向于遵循逻辑规则(这实际上可以转述为「应当遵循逻辑规则」),而非相反?

    其实,当我们选择(此处隐含了「应当」这个词)遵循规则a而非规则b来论证自己的观点时,我们已经没有办法主张「与价值无涉」了。当然,这不等价于「规则本身」关涉价值,但我们遵循某类规则的其中一类辩护策略,正是这类规则具备「内在的合理性」——例如「规则功利主义流派」主张的那样。

    【本文其实就是关心的,正是这样一个价值命题】——我们「应当」遵循逻辑规则的「理由」何在?(我们为何要相信逻辑规则?)

    越来越觉得,这个问题,可能需要引入逻辑哲学的策略。遗憾的是,在下完全不懂-_-||

    还是很令在下头疼呢(^_^)
  • 小米二世:广告时间 http://www.jianshu.com/p/8200cd1f31f4 ,欢迎博主来此系列文下玩儿~
  • 小米二世:@LostAbaddon 呃,其实我觉得主要博主此文使用了不恰当的词“伦理”,有些词有约定俗成的含义,把这个词和形式逻辑搞在一起就呵呵了 :relieved:
  • LostAbaddon:@柯茗耀 对的。
    从错误的前提错误的已知可以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得到完全不着调的结论。
  • 柯茗耀: @LostAbaddon 有点意思。即,彻底将其视为工具,而非「值得信赖」的工具。是可以这样理解吗?
  • LostAbaddon:@柯茗耀 先定义“置信度”吧。
    逻辑不负责真假,更不负责好坏,某些定义下都不负责对错,只负责“是否符合逻辑”。
  • 柯茗耀: @LostAbaddon 呃,总之,对逻辑规则「本身」的置信度,先生怎么看?
  • LostAbaddon:@柯茗耀 我说说的,就是纯粹的逻辑应该是不包含“应当”以及“价值命题”的,所以这些东西的引入本身就是引入了逻辑之外的东西。

    比如说,手枪的运作规则是不包含“手枪向哪射击”这个东西的,这个目标的引入本身就是手枪运作原理之外的东西。
  • 柯茗耀: @LostAbaddon 上文中的「理解规则」为「逻辑规则」的笔误。

    日常生活中,确实以「非形式逻辑」为主,「理性」的确也可能包含价值预设,文中并不否定这些。

    这里希望提出的困惑是——如果我们基于理性而同意「遵循逻辑规则能够确保前提为真,则结论必为真,即『能够保证推理的效度』」的话,我们的诉诸什么规则、或理论体系、或分析策略来为前述信念辩护?
  • 柯茗耀:啊,这个是在下没有表达清楚(^_^)

    文中的「类似伦理规则」云云,意思是理解规则总是有这样一个共同点,即「『应当』如何,否则推理无效。」

    一般认为,当出现了「应当」这类词时,就提示我们某个命题往往是「价值命题」。即,我们分析这类命题,可能需要考虑援引伦理学的策略。
  • LostAbaddon:完全纯粹的逻辑规则应该是不包含任何非逻辑的规则的,不包含伦理,不包含情感,不包含道德,和价值观也应该是全然无关的。
    纯粹的逻辑,应当是纯粹的由因及果的推论,不包含任何因之外的元素。
    也因此,日常生活中不存在纯粹的逻辑。
    日常生活中人们在讨论任何问题的时候,都是夹杂着逻辑与非逻辑因素的混搭适应用。

    即便是“理性”也并不完全是纯逻辑的,还可能预设了更多的内容。比如在预设了某个价值取向规范后的逻辑推演。

    说到底,逻辑规则也不过是日常生活人与人交流的众多规则中的一个,而且往往还不是最主要的一个。

本文标题:逻辑规则的置信度之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lzif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