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育儿书比较多,这不又看完了戈登博士的《P.E.T父母效能训练》一书,简单总结了如下几点:
01.积极倾听很重要
大部分家长(包括我自己)都很少有耐心去聆听孩子们表达自己的情绪和观点,经常粗暴地打断他们说话,用自己的想法武断地去理解他们的感受,久而久之,孩子们也就不愿意敞开心扉和吐露心声了。因此,耐心地、积极地倾听他们说话显得尤为重要,这会让他们觉得自己被重视,家长是可以成为好朋友的。
02.谈话方式的转变很重要:从“你-信息”➡️“我-信息”
我们都喜欢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对孩子们亦如此。比如“你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题目也不会?”把紧张感转移到孩子身上,他们只会更加无所适从,不知道如何表达/反驳,因此表现也就越来越差。换一种方式表达也许收到的效果会不一样。“我想知道你自己是怎么看待这次的考试成绩的?想和我聊聊吗?”也许孩子就会进行自我分析,是确实有些知识点不懂还是粗心大意引起的,以后准备怎么解决。
03.心态改变很重要:从“非输即赢”➡️“没有赢家”
可能我们在日常工作中都习惯了非输即赢的场面,因此和孩子沟通往往也抱着这种心态,最后很可能会形成2种不同性格的人:
001.采用第一法即家长是赢家的处理方式,最后长大成人的很有可能是没有自信、极度依赖他人的类型。
002.采用第二法即孩子是赢家的处理方式,则可能会成为以自我为中心的类型的人,一不满足他们的要求就各种找茬闹事。
因此,采取“没有赢家”的沟通方式,即找到让双方都比较满意的解决之道才是更好的选择,这样孩子也愿意和家长沟通,家长也不会认为孩子是胡搅蛮缠、无理取闹。
04.既然采取了第三法,就得坚持
改用第三法即“没有赢家”的沟通方式,过程可能会比较辛苦,但请坚持下去,不能中途切换成第一法or第二法,这样对孩子而言,做家长的就是出尔反尔,以后再想获得他们的信任几乎是不太可能了。
匆匆整理了上述几点感受,觉得如果可以参加类似的课程培训学习,可能上手起来会更快一些。自己对照着书本摸索也不是不可以,就是可能会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毕竟没有专人做指导。但肯走出第一步就已经超越了很多家长了,加油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