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柴静在《看见》里说,痛苦是财富,这话是扯淡。姑娘,痛苦就是痛苦,对痛苦的思考才是财富。
王小波在文章里写,人是一种会骗自己的动物,我们吃了很多无益的苦,虚掷了不少年华,所以有人就想说,这种经历是崇高的。
研究机构表明,人在小时候吃太多苦,会影响到身心的发育,这些人会比其他人,更多地经历肉体上和精神上的疾病。
即便是成年人,在经历过大风大浪的苦难后,也鲜有能够迅速调整心态平复情绪,丝毫不让苦难影响到自身的发展的。
苦难能否让一个人变得更加坚强我不知道,它让一个人变得抑郁、狭隘、自私、贪婪,却是不争的事实。
“穷生奸计,富长良心”,这八个字仔细琢磨,犹如牛毛细针刺入胸中,隐隐小痛。
02
从小到大,我们听过很多大丈夫能屈能伸的故事,后来,那些故事成为高中作文的素材,用来说明“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道理。
但从逻辑的角度来讲,苦中苦和人上人,并没有什么太大的联系,那些故事对论点的支撑力,比鲁班七号的生命还脆。
勾践卧薪尝胆,仅仅只是保得一条命。三千越甲可吞吴,是因为勾践回国之后励精图治发展生产,打金融战耗费吴国人力物力,范蠡等人通过美人计、离间计助攻。
刘邦躲进巴蜀暗度陈仓,换来的只是回到关中的机会。到关中后内政征兵、攻打彭城、力守荥阳、出兵汜水、鸿沟对峙、垓下决战等一系列的举措,才逼得项羽乌江自刎。
朱棣装疯卖傻,只是暂缓被杀头而已。之后力守北平、亲袭大宁、计谋骗兵、围攻济南、直逼南京,同时一路死伤无数,才是清君侧成功的原因。
类似的,还有韩信胯下之辱,姬昌被囚七年,孙膑忍辱负重,伍子胥逃亡他国,张骞沦落匈奴等等,都是社会认识偏差赋予吃苦的额外的意义。
人们宣扬要感谢苦难,因为苦难可以带给人成长。可是生活中带来成长的方式有很多,阅读、交谈、旅行、对自己的言行作出反思。
唯独吃苦,是最不可取的一种。
03
有一个记者,曾在美国的街头采访那些无家可归的流浪汉,记者发现,这其中不少人曾经风光无限,后来因为公司破产心灰意冷,才沦落至此。
这很令人惊讶,因为在励志故事中,我们都只听过世界500强企业的CEO,在早年间经历公司运营不善,险些露宿街头,不过他们后来东山再起,公司的规模一天比一天大。
这样看来,苦难也并不是万能的膏药,对于500强CEO来说,破产的苦难让他们更为沉稳慎重,最终能够获得成功。对于街头的流浪汉来说,破产很有可能就是灭顶之灾,注定了他们后半生也许一直都会是流浪汉。
我们听到的“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故事,往往都是克服了苦难的人生赢家说的,他们都只是遭受困难之后的幸存者,而失败者没有人去关心。
面对苦难,克服了的人会告诉你其实没有过不去的,被苦难所打倒的人从此石沉大海,根本没有机会告诉你真实的情况是怎样的。
能否克服苦难,从吃苦中获得财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心智、态度和境遇,甚至还有一些运气的成分。
04
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人们爱强调苦难的可贵,那都是过来人功成之后,不愿承认自己白白受苦的心理落差,心理学上叫认知失调。
人们之所以这样做,一方面是吃苦往往能给人很大的心灵冲击,无论是物质上的短缺还是他人的践踏,都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屌丝逆袭之后才会刻意强调这些苦难。
另一方面,苦难让人变得自卑,让人习惯妄自菲薄,从骨子里觉得自己配不上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哪怕真的是因为自己的努力得来的,内心竟然也无法坦然接受,才会自我催眠地认为是苦尽甘来。
然而,苦尽甘来这个词本身就被人误用太久,因为无论是不是苦尽,甘总是会来的,只要天时地利人和。
你考上好大学,完全是因为你知识点掌握得好,并且发挥出来了,和你平时照顾病重的父母,并没有什么联系。粉饰那些毫无关联的东西,未免有点本末倒置。
你可以不怕吃苦,可以勇于吃苦,可以自讨苦吃,但不能硬说苦是福。就算因祸得福,祸本身也不是福。
05
有些人吃苦的获得杯水车薪,而有些人不做任何事,挥一挥手、盖个章就能获得巨大财富。在这种环境下,初涉社会的年轻人吃的苦,只是为那些人当垫脚石罢了,身为既得利益者,当然要为你灌点迷魂汤。
把时间花在给弟弟妹妹做饭洗衣服,能给一个人什么体悟?只不过是牺牲了大把学习的时间,为父母的无能和懒惰埋单而已。这样的苦,只是在体制不健全的社会下的一种心酸和无奈。
回想早年我在出租屋写稿,手已经长冻疮了还在坚持,饿了只能煮面吃,那段日子是挺苦的。对比现在我一言不合就住酒店,开着空调构思文章的结构,饿了就点外卖的新生活,我太他妈喜欢后者了。
有些苦,当你有能力去避免的时候,就尽量避免,如果纯粹是为了吃苦,去选择一条更低效、更没有前瞻性的道路,那么这种苦之于你的人生毫无价值,只能拖后腿。
想要成为钢琴大师,请每天坐在钢琴前面练上十几个小时,环境越舒适你才越能专心致志。
想要高考金榜题名,请静静地坐在书桌前苦练习题,心安理得地接受爸妈送来的营养晚餐,如果能请个一对一的家教,比自己瞎琢磨更奏效。
想要创业成功,请提高自己的商业嗅觉和对人性的理解,而不是把生活过得惨兮兮地自我感动。
06
吃苦本身不是我们的目的,吃苦本身也没有意义,思考苦难所给我们带来的洞见和反思,才是我们成功路上的助推器。
就好像那句被说烂了的话,我要感谢生命中每一个伤害我的人,是你们让我成熟,成为更好的一个人。
然而真正值得你感谢的,其实只有你自己。是你在受到伤害、遭遇背叛时,勇敢地站起来反抗,深刻总结教训,才造就了你现在无坚不摧的状态。没有这种对伤害、背叛和痛苦的反思,你永远都没办法在伤害中成长。
年轻人要吃苦吗?要。不吃苦,不足以领略这个世界的残酷,不足以明白自己的弱小。
但是,吃苦的时候,更要时时记得,年轻人要幸福,要快乐,要前进。
------------------------
*饮冰十年,难凉热血,我的的新书正在热销中,欢迎点击《梦想不会辜负努力的你》购买签名版。
网友评论
人们之所以这样做,一方面是吃苦往往能给人很大的心灵冲击,无论是物质上的短缺还是他人的践踏,都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屌丝逆袭之后才会刻意强调这些苦难。喜欢这段。
至于文中所举的一些例子,觉得有些牵强。
从辩证的角度看,美丑并存共生,缺了美即无丑,缺了丑亦无美;苦难与幸福亦是如此吧,存在即合理,苦难与幸福都有其存在的内在原因与逻辑,与其争论苦痛本质上是否有意义(苦痛的本质又是什么呢),倒不如多思考,通过苦难寻求进步。
凡事都有两面性
很多反对意见的人是说,苦难是人之常情,谁能不经历一点,“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是吧🤔。
可是本文明显不是这个意思。这里是说,不要把你没有意义的痛苦当成财富,比如说出门被车撞成残废,还要感谢司机给的苦难,让自己知道了生活的不易吗?很明显不是的。
为了理想经历的挫折,不是苦难,而是阅历。
受了很多没意义的苦,还没有进步,一口一个“我牺牲了这么多?为什么没有好结果”的怨天尤人,才是该反对的苦难。明明可以更好的活,非要忍受差的,才是该反对的吧。
还是那句话,脑子清楚点,别老是感动自己,却屁用没有。
才是真正的财富
今天看到这篇文章觉得好棒
有些人,为了说明人家吃苦的合理性,非得高大上地与其它因素人为关联。
严重同意作者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