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的忙碌之后的间隙,有种不知所措的感觉,好像一下子不知道要做些什么了,当我站在窗台看向窗外,那秋的颜色已经挂在了树稍,还有已经光秃秃的树也在诉说着现在已经是深秋时节,寒冬将至,那一片白茫茫的世界也就不远了。
人就是这样在忙碌的时候,不会有太多的想法,一旦闲下来就会多愁善感,也会引起心中莫名的情绪,或是忧伤,或是失落,或是迷茫……,但我知道这些情绪都会过去,只要不理它,或者看着它,或者去体验它,这也是人的真实体验,像一个过客一样,来了走了,走了来了,每当想起体验的想法,它就在不知不觉中溜走了。
即使有各种状态的转换,但还是按照日常的生活流程,早起读书、写东西,每天醒来的时间不用闹钟也不会偏差很多,这是连续执行之后形成的惯性力量,正是因为自己没有给自己找松懈的理由,或者是找到了合理的理由也没有改变,才有了这样的结果。
记得最早的时候听海云继梦讲华严的时候,提出一个功课,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做同一件事情,五十三天算一个周期,这看起来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但只要真正的用心去做的时候,还是可以突破自己很多的固有的习气,让看起来不可能的事情变得轻松。
为了挑战一下,我规定自己早起在书房读经,每天一卷经文,就这样八十卷在不知不觉中读了两遍,在这个过程中不给自己放弃的理由,这件事是第一重要的事情,其他的一切都给这个事情让路,只是时间上要调整一下,比较忙的时候,就把时间提早,这样就解决了耽误工作的问题。
经过这一百多天的体验,心可以安住了一些,从读经的过程中还有杂念生起,到慢慢地发现跑掉的念头,再到慢慢杂念少了,还有一个就是在读的过程中有昏昏欲睡的感觉,这都是心力不够的现象。
每遇到新的问题就慢慢地解决,慢慢地突破,突破之后就会有新的景象产生,以前会杂念纷飞,现在可以很专注,以前很昏沉,现在可以很精神地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我也推荐给一些朋友这个方法,但朋友听到后的第一反应就是太难了,很少有人做到,其实,这也是一个给自己的理由,这个感慨的背后意思就是,太难了,所以我做不到也是正常的。人的一生中都会被一个难字束缚,最终变成没有自主能力的人。
只要自己敢于面对难,敢于突破自己,哪怕尝试一次,坚持一次,也许就会从中受益,感受到自己心灵在某个瞬间解绑了,一种轻松和自在的自主感就会在心中生起。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不去想那困难,只是去做眼前的能做到的,日积月累形成习惯,也就没有难事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