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一个好的体能,是需要经常的运动,才能提升你的精力储量水平,同时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间里,你的精力使用是有限制的。当超过了你的平均的储备水平,那么你的精力水平会比较低,同时这样会造成你的效率低下。而如果你长期不去使用这样的精力,也就是不去锻炼或者工作的话,你的平均的精力储备水平又会降低。也就是,当你即使没有过度的使用精力的时候,你可使用的精力,也是比较有限的。只有当你长期的锻炼,提高精力储备水平。并且把每次使用的精力,控制在你的储备水平线左右的时候。才会让你做事在精力这个层面比较高效。
最好的情况是,当你在有能力接受挑战的时候,全方位的投入。而且要定期的,在你使用完精力的时候休息,以补充精力。我们不能把生活当成没有终点的马拉松,要懂得适时退出。而不是把自己的长期的高效工作当成一种荣耀。那样反而在一段相当长的时期之内,不能得到你想要的结果。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也,就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它的意思是,当我们在投入的时候,就要全情投入,而该放松的时候,就要好好的休息,好好的娱乐,以恢复自己全情投入时用掉的精力。 我们必须学会把生活看成一段段的短跑。在各个时段,全方位投入,然后全身心的退出。寻找机会,补充精力。
在增强承受力这个方面,我们必须让自己超越通常的限度。也就是超出自己的舒适区,进入自己的学习区。在学习中,我们就是要超出自己的已知范围,进入到自己的未知范围。在锻炼身体上,当我们适应了一定的锻炼强度以后,我们应该超出自己的承受范围,给自己增加挑战。如果是力量训练。我们要增加强度,增加次数。如果是耐力训练,我们要增加每一次的持续时间,或者在健康状况允许的情况下,把自己的心率水平提高。我们通过支出超过正常水平的能量,然后恢复。从而在各个层次上 增强自己的能力。让人感到不适的任何形式的压力都有可能增强我们的承受力。身体上情感上思想上或者精神上。只要接下来能进行适度的恢复。
就像尼采说的那样:“那些不会置我们于死地的东西会让我们变得更强壮”。
另外,积极的经历仪式。我们知道。再有的时候养成我们不适应的习惯时,我们需要仪式感。这个时候我们会很认真的去做一些事情。我们发现那些有信仰的人,再进行信仰的仪式的时候,专注度会比较高。会做出他们平时做不出的事情。积极的仪式,是非常重要的。
精力,而非时间,是高效能的基础。有一天,我才意识到这一点的。我在某一个天气非常好。阳光很灿烂的早晨,清醒的体会到这一点。那天,我跑步很轻松,心情很愉快。跑步的速度,比平时快。跑完了以后也不累。那天,看了一段CNN英语文章。我对其中的不熟悉的单词和语法,进行了学习。再回去看的时候觉得很轻松。之后,又学习了一些电脑方面的东西。整个早上觉得自己有序而高效。如果我在另外一个早晨安排了同样的事情。跑步五公里,看1000字左右的CNN新闻,学习一些电脑知识。那么很有可能当我跑步回家的时候会发现,自己跑步以后浑身大汗,累的不行,想要洗澡。在看英语新闻的时候,发现自己完全听不进去,更别说碰到里面有不熟悉的单词了。可能会完全卡壳,又或者学电脑知识的时候,那些例程完全看不懂。运行的时候,甚至会报错。或者运行不下去。有没有觉得似曾相识呢?相同的时间段,相同的工作学习内容,什么会有这样不同的?其实我们在这两种情况下,自己的精力水平是不一样的。这就造成了我们在完成自己想要做的相同的工作的时候,即使给出了相同的时间,你也并不能完成同样的工作和学习任务。如果我们有意的去统计,每一天工作时候的精力投入或,者时间投入。我们会发现,有些人。在一半的工作时间里面其,实没有做什么事情。即使,手指在键盘上敲击。即使工作了一段时间,熟悉了工作流程。即使没有新的东西,效率也不高。我可以把它叫做工作中的不投入。 如果您也注意到了。自己学习或者工作中出现的这种问题。那么关注他,看看自己有没有办法解决它,后续。我们再做进一步的讨论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