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中国文化,主要是三家:儒、道、禅,三家的文化共同构建了中国人的心灵世界。
三家各有什么特色呢?从他们各自追求的最高境界可知端倪。儒家追求的最高境界是圣,道家是仙,禅宗是佛。圣人者,立德立功立言的人。儒宗崇善的圣人有禹、汤、文、武、周公,这些圣人,都是道德的楷模,而且开创了平天下的事业。仙人者,山人也,仙字拆开就是人和山,是藏在山里面的人,藏在山里的人不是简单的人。我们一般理解仙人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人,这只说对了一半,道家讲的仙人在欲望方面不食人间烟火,但是人间有什么灾难,他是没有理由不出山拯救天下苍生的。历史上的伟大人物,比如说刘邦,后人附会说他是赤帝下凡,专门收拾秦未江山的,这当然不符合科学,但也说明了老百姓的愿望,神仙不是关起门来自娱自乐,还得以洁净之身下凡尘,拯救愚昧痴迷的小民。禅门的最高境界是佛,佛是什么?弗人,即非人也。佛不是人,为什么?其实,佛的定义是觉悟的人,一般凡夫,身陷贪、嗔、痴三毒,而带来无边无尽的烦恼,所以,有烦恼才是正常的人。佛是修炼到无烦无恼的人,在一般人看来简直不是人了。
儒、道、禅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呢?如果能把儒、道、禅的智慧贯穿于人生,人生就会获得充实、快乐、圆满。在不同的情境下分别运用三家的智慧,会使生活充满趣味。我的体会是,上班是儒,下班是道,生活是禅。
为什么说上班是儒?儒家在三者之中,在人际方面讲得尤为精彩,在个人如何安身生命方面讲得特别到位。今天的人类,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工作上。工作决定了一个人是否成功,是否幸福,所以,在工作上秉持儒家的信念,是十分有益的。
上班是儒,个人以为有四层境界:
第一层,勤。
孔子行教图这个勤字,代表了人之为人的义务。号称日本经营之圣的稻盛和夫先生谈到管理企业“六项精进”的时候,第一条精进就是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为什么?稻盛先生的理由之一就是拼命工作是所有生物被赋予的义务。他说到沙漠里有一种植物,虽然生活在严酷的环境,一年只有一个星期下点雨,而在这短短的一周时间内,它长叶、开花、结果,然后枯萎。虽然它的生命如此的短暂,却留下了种子。第二年下雨的时候,它们立刻又会发芽、长叶、开花、结果,然后枯萎,把种子留下来,他们就这样一代一代,顽强生存。无论植物还是动物,它们都在严酷的条件下顽强生存,没有浑浑噩噩、好吃懒做的动植物,这是自然界生存的规律,人类在地球上生存下去,也必须认认真真,竭尽全力。对于个人而言,要想获得人生的成功,只有靠自己努力的工作,拼命的工作。勤字,就代表了这个意思,永远向前,永不懈怠。
《论语》中记载,子路向孔子请教为政的方法,孔子说,“先之劳之。”子路请老师多讲一点,孔子说,“无倦。”又有一次,子张问孔子如何行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这里的无倦,就是勤劳奋发的意思,对待自己的工作不应有厌倦,而应该努力精进,勇猛奋发。
第二层,忠。
这个忠字,不是秦始皇之后历代王朝所讲的死心塌地忠于某某的意思。忠,心里有中为忠,也就是做事不偏不倚,尽心尽力尽责的意思。前面讲到“行之以忠”,就是行动一定要尽心尽力,一定要讲责任。
曾参说:““吾日三省吾身。”其中一省就是“为人谋而不忠乎?”替人谋划、做事难道不应该尽心尽力吗?
有一次樊迟陪孔子散步,樊迟向孔子问了三个问题,其中一个问题就是,“怎样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孔子回答:“先努力做事,然后才有所收获,不就是提高品德修养吗?”(先事后得,非崇德欤)孔子在这里讲的,“先事后得,非崇德欤”,也就是忠的意思,只有尽已所能努力工作,才谈得上收获的问题。一个人不好好工作,却想着高工资高收入,就象一个农夫不好好耕田,却妄想秋天有个好收成一样。也许由于风调雨顺,撞狗屎运获得了一点收入,但这样的好运不会长久。韩非子讲了个守株待兔的故事,一个农夫偶尔见一只野兔撞死在一个树桩上,于是天天在树桩旁等着兔子自动撞死,不尽心尽力工作期待一个好的人生,就像守株待兔一样。
一个朋友对我说,工作很没有意思,打不起精神,整天浑浑噩噩,就盼望着早点下班,他也觉得这样不对,所以很苦恼,问我有什么办法?我说我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如果有,就是一个忠字。这个忠字代表着一种责任,一种承诺。古人说,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你拿了老板的钱,就应该尽心尽力的把事情做好,当你想到这个责任、这个承诺的时候,你工作的积极性会上来,如果这个还不管用,我也没办法。
“”忠“”,是尽心尽力的意思,它代表着一种责任,一种承诺,当你答应替公司做事,当你与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就意味着你有了在合同范围内为公司努力打拼的责任。
第三层,爱。
为什么说到爱?稻盛先生说,只要你喜欢你的工作,再努力也不觉得苦。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你能够喜欢它,并且能够乐在其中,你怎么会觉得苦呢?稻盛先生年轻的时候在一家小工厂里面的研究室工作,他为了研究新型陶瓷合成材料,吃住都在实验室,除了睡觉就是工作,如果不是强烈的喜爱,很难做到这一点。
稻盛先生说,我们当然希望有机会从事自己喜爱的工作,但是,大部分人没这个幸运,一般都是为了谋生而工作,但是,我们为什么不能喜爱上自己的工作呢?有一句话说,先结婚再恋爱,在古代中国,夫妻双方并没有经过恋爱就结婚,他们今后的生活幸不幸福,就看他们能否在未来的生活中喜爱上对方。喜爱上对方并不难,就看你是否用心去发现对方的优点,你要喜欢上你的工作,你必须发现工作中的乐趣,如果你在工作中找不到乐趣,你不会取得什么成就,因为你不喜欢做,又怎么可能舍得花时间和精力在工作上面?又怎么可能产生创意。只有喜欢上自己的工作,进入拼命工作的状态,才会考虑如何把工作做得更好,就会寻思更好、更有效的方法,好的创意、好的想法才会出现。
工作即修行第四层,圣。
由爱更上一层,就到了圣的境界。儒家的圣人,都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物,他们德行与事功双全,对民众的幸福生活做出了伟大的贡献。我们普通人,事功上不能与他们相比,但我们可以向他们学习的是境界。他们的事功,不仅利已,而且利他,在工作中想到利他,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愉悦。
美国一家研究机构曾经做实验,把一家医院打扫卫生的阿姨分成两组,一组在打扫卫生的时候,不停的想,我又赚了多少钱。另一组在打扫卫生的时候,不停的想,我把地板擦干净了,玻璃擦亮了,会使病人及家属的心情好一点。过了一个月,发放问卷调查,结果发现,老是想赚钱的那一组阿姨,对这份工作非常厌烦,而另一组阿姨却觉得工作非常快乐。
你要想成为工作中的圣人,你必须找到工作中的意义,这个意义,就是你在多大程度上认可你的工作,如果你认识到你的工作很有意义,能给他人带来快乐,你工作起来就会充满动力,并且获得快乐。
稻盛和夫先生谈到:“工作是磨炼心性,提升灵魂的场所。”许多修行者躲到山里面,通过刻苦修行磨炼自己的灵魂,而对于一个有智慧的人来说,工作场就是菩提场,我们不仅可以通过工作实现自己的幸福,而且可以把工作与帮助他人幸福联系起来。稻盛先生常说:“敬天爱人。”为人要有“利他之心。”如果我们这样做了,我们就可以成为自己的圣人。
我们一定可以通过努力工作找到快乐和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