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年前,刚刚出生两天的孙定怡,被遗弃在嘉定区中心医院的儿科门诊诊室里。
她身上包着小薄被,被子里有一张纸条,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妈妈永远爱你,好宝贝健康成长,感谢好心人。
孙定怡被一位清洁工发现,在观察了11天后,被送往上海市儿童福利院。
两年后,孙定怡被一对荷兰夫妇收养,在荷兰中部城市乌得勒支开始全新的生活。
十年后,2017年的10月16日,孙定怡在家人的陪同下,跨越9000公里,回到上海嘉定区,希望找到自己的亲生父母。
这条新闻下面的评论,除了祝福幸运的孙定怡,赞扬其养父母的高尚,几乎所有人都在问她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寻找遗弃她的父母?这样的父母有什么好找的?即便找到了他们有什么脸面对孩子?

从媒体的只言片语中,我们无法了解事情的真相,但从零星的线索中,又隐约能看到答案。
女孩儿、左耳有残疾、两岁、被遗弃在医院的诊室。
按照这些线索的指示,再结合我们的社会阅历,大致的前因后果也不难理解。
从她的生母所留的字条来看,以最大的善意推测,这是一个普通家庭承担不了可能发生的抚养风险,而做出的无奈决定。
这种“无奈”,我们没有经历过,不去评判。
孙定怡的养父母大概也没有评判过这件事。所以,在小定怡上学后,发现在一群金发碧眼的孩子中间,自己是那么的特别,她总是有很多的疑问追着爸爸妈妈,为什么我和他们长得都不一样?为什么我从中国到这里生活?为什么我会被领养?
我猜,她的妈妈Petra de Vaal女士,并没有像我一样,按照这件事已知的线索,自行串联出这件事的前因后果,解释给孩子听。
否则,即便是个十二岁的孩子,也很容易理解,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伤害。

但我们在镜头里看到的孙定怡,恬淡安静,温柔自信,手里拿着一叠复印的寻亲传单,分发给过往的路人,脸上挂着未经世事的羞涩微笑。
她的妈妈Petra就陪在定怡的身边,手里也拿这一叠传单,帮助她的女儿寻找亲生父母。
即使有翻译吴小姐的帮助,这样的寻找也是大海捞针般的繁重。母女二人不懂中文,只是以温暖的眼睛和微笑传词达意,过往的路人接过传单,略一过目,即已会意。
定怡并没有受到伤害。她并不以自己的收养身份而自怜,并不以自己左耳的缺陷而自卑,并不以自己的面貌异于他人而自厌。
也许这些问题也存在,但它们仅仅是些困扰,而不构成伤害。
因为她的父母一直在保护着她,没有向她隐瞒任何事。相信他们曾告诉她:孩子,这些都已经发生了,你要学会去接受它,记住,你没做错任何事。
对于没办法肯定的事情,他们没有做出任何推测,而是带着共同的疑问,陪伴着女儿,回到中国寻找答案。
若非在这样的爱中成长,我们不会看到如此自信从容的孙定怡。

所以,定怡是幸运的。
在起初的不幸发生后,正是由于亲生父母的“无奈”,定怡的命运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
无法想像,如果她在亲生父母的家庭中成长,十年过后,我们看到的是怎样的一个小女孩。
她左耳的残疾、她给家庭带来的负担、她可能会遭受的歧视、甚至她的性别,会积累成为怎样的重担,沉重地加给这个孩子。
从命运的维度,定怡也许应该感谢亲生父母的“无奈”。
然而,我们看到定怡的爸爸妈妈,那对普通的荷兰夫妇,他们的家庭也不是名门显贵,来中国帮助女儿寻亲的衣食住行也称得上简朴。
但他们十年前在上海儿童福利院见到定怡的时候,却如获至宝,将她视为己出。他们将定怡看做是礼物,而非负担。
不知道荷兰语里有没有“缘分”这个词语,但除此之外,不知该如何向定怡解释,我们生活的社会中,那种不甚体面的价值观。

10月24日,孙定怡及其家人结束了本次寻亲,返回荷兰。
定怡的亲生父母没有找到,但在这短短的几天,她接触到了中国社会,她看到了出生的上海是什么样子,人们在怎样生活。
她回到了收养她的福利院,并给那里的孩子们带了礼物。她看望了院长、看望了在医院发现她的夏阿姨、看望了抱过她的王警官、看望了每一个曾在她两岁之前代替她亲生父母,担负起保护、照顾和养育她责任的每一个人。
那些相见的场景,让人泪目。相信这场寻找所走的每一步,都会让定怡的生命更加圆满。
有人评论艺术家杜尚:杜尚是一个难以被伤害的人。倒不是说杜尚是如何地铮铮铁骨刀枪不入宁死不屈,而是他直面人生最大的荣辱,淡然并且从容。
定怡的养父母,他们爱定怡的方式,保护定怡的方式,帮助定怡成长的方式,教给定怡面对伤害的方式,恐怕便是如此。
他们没有让定怡成为一个充满怨恨的孩子,没有强调自己的高尚和付出,没有为定怡规划励志的人生路线,甚至为她保留了亲生父母所取的名字,孙定怡。
他们只是简单地陪着她,一起面对,她所要面对的一切。

十二岁的定怡,不会被那些发生在她身上的事情伤害,因为她的父母,真正的父母,一直在教她如何面对,今后,也一直如此。
这样的寻找,并非炫耀、并非复仇,也并非为了证明什么。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家庭,共同面对和解决他们遇到的困惑,并准备共同面对可能发生的任何结果。
于是,他们来了。
站在上海熙熙攘攘的街头,手里拿着寻亲的传单,为自己生命的完整,尽一点微薄的力量。
出生两天就被亲生父母遗弃的孙定怡,你不是最不幸的孩子,也不是最幸运的孩子,你只是个普通的孩子,和其他人并无二致。
但是,没有什么能够伤害你,对吗?
(所有图片来自于网络,如侵删)
2017.11.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