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90后员工管理”,大概有60万条之多,其中大部分都是“90后任性、90后难搞、90后难管”等字眼,90后真的难管吗?本文介绍一种适合90后员工,特别是二线员工的岗位绩效薪酬模式,对文章有任何疑问的地方,欢迎留言与我交流。
先来举个栗子
李总最近有点烦,公司新进的一位90后新员工,主要的工作内容是客服、运营公司微信号,协助客户、房源信息的录入这些机械性工作。第一周只有三天工作,然而她只完成了工作的50%。第二周效率也很低,比如一下午四个小时她就录了6条房源,而公司其他同事同样时间录60条房源都是没问题的;第三周,李总找她进行了绩效面谈,指她效率低下的问题,但是,有的例行工作还是会忘记,效率有所提升,效率还是达不到其他同事的50%。其实这个同事态度挺好的,但是就是在工作时能够感受到没有那么专心,喜欢经常性的看手机。
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问题?
现实中,不只是90后,只要是二线岗位(人事、财务、文员、助理)都存在这样的问题:
1、缺乏工作主动性与积极性,只做分内的例行工作,多做一点点,就意见很大;
2、工作效率低下,同样的工作,耗时比别的同事多得多,人效低下;
3、不愿意承担责任;安排点事情,就相互推卸,没人肯主动承担;
4、忽视工作结果,只做事,不重结果和效果
这些二线岗位的员工普遍拿的都是固定工资,或基本工资+少量的绩效工资,而非宽幅弹性工资。
点评:
固定工资模式,如线性的心电图,没有任何生命力;
传统的KPI工资模式,激励力度小,很难获得90后员工的认同;
固定的工资+年终奖金,偶尔打了一下鸡血,很快又恢复到之前的状态了。
理想的薪酬设计应该是怎样的?
宽幅薪酬设计,如健康年轻人心跳一般,活力四射;
提倡员工积极主动的干,而不是只管分内事;
打破专人专岗的传统,一个人可以胜任多个岗位的工作;
以明确量化的产值来计算薪酬(PPV),工作明码标价。
马云眼里的薪酬设计
给结果付费(奖),为努力鼓掌(励)
欣赏有价值的失败,奖励拿到结果的努力
三个人干五个人的活,拿四个人的工资
加工资是公司对你的岗位提出了更高要求
什么是PPV量化薪酬模式?
主要针对执行层、操作层的岗位,以充分挖掘员工的潜能为导向,
通过设置更多的价值点、产值模板,让员工为自己创造多重价值而获得更高收入。
执行层、操作层员工通过多劳多得、一专多能、复合定位等,
以个人产值、价值提升而为自己增加收入。
员工不再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而是”一个坑(员工)产出很多个萝卜“
PPV让员工自发工作
1、不再为员工如何加工资而操心,而是将加工资改变为增加价值点和产值项目。
2、员工做不好,不再是扣工资,而是扣产值。根据结果核算产值工资。
3、员工调岗、增减工作项目,不再是工资只能加不能减、不关注结果效果,而是根据工作拼盘与定价设计,以结果来核算员工的劳动报酬。
PPV具体的设计步骤
回到开头李总的难题
要设计合理可落地的PPV模式,解决二线文员的问题需要分如下几步走:
第一步,进行岗位分析,将”客服、运营公司微信号,协助客户、房源信息的录入“等工作进行详细的罗列和表述,定好工作标准。
第二步,找出可量化的维度,比如录入信息的条数,记录客户投诉的次数,微信公众号发文次数等等;
第三步,根据内部的情况,给这些工作定价,并归类工作可以由谁完成;
第四步,整体进行测算;
第五步、对于难以量化工作,按打包产值计算;
第六步、减人增量加薪,实现“三个人干五个人的活,拿四个人的工资”。
通过这样的量化薪酬设计,新来的员工,如果工作效率低下,工作质量差,工作主动性不足,那么最后拿到的工资一定比积极的、效率高的员工差很多。
永远不要低估激励的力量,也不要低估二线员工的潜力,还有很多能量等待去挖掘。
有任何疑问,请留言或私信与我交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