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了解的一点佛教(二)

作者: 憨豆不憨 | 来源:发表于2017-11-02 12:43 被阅读0次

    求菩萨拜佛到底有没有用 ?

    有句话叫“佛氏门中,有求必应。”

    一般的理解是佛菩萨神通广大,无所不能,去找他们,求富贵得富贵,求男女得男女,求长寿得长寿。

    所以,大家伙要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都去佛菩萨的道场了。不说著名的寺庙,就是那些穷乡僻壤的道场,多半也是香火缭绕。

    抢着要上新年头柱香的红尘男女们挤破了头,为的就是新年新气象,要给自己新的一年讨个好彩头,所以这头柱香往往也是天价香。没事儿,贵咱不怕,只要灵就行。我花了十万香火钱,佛菩萨还个一百万一千万就成。

    如果抱着这样的想法去求佛菩萨,那就是把佛菩萨当成了贪官污吏,不仅不灵验,更是犯了极大的罪过。

    有人会说,我求了佛菩萨,真的发大财了,生儿子了,学业也有成了。

    呵呵!这是你命里该有的,跟佛菩萨有什么关系!不过刚好发生在你求佛菩萨之后,只有先后顺序,绝无因果关系。

    难道“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这句话是骗人的不成?

    当然不是!上面的求法是不明就里的求法,是错解了这句话的求法,是不如法的求法。

    要想“有求必应”,你得先入“佛氏门中”啊!

    怎么个入法?不会要我剃度了,批上袈裟,敲个木鱼,整天阿弥陀佛吧。

    不用!剃不剃度,批不批袈裟,敲不敲木鱼,甚至你念不念佛号,都只是一个形式,关键要看你实质上做了什么,做的这些有没有达到“入我佛门”的标准。

    到底是个什么标准?不会太严苛,太高处不胜寒吧?

    佛陀知道我们喜欢偷懒懈怠、挑些简单易行的去做。所以,把这个标准也由低到高设置了几个层次。

    我们只要达到了最低标准,富贵、男女、长寿这些在世间看来极重要、在佛门看来鸡毛蒜皮的事儿,就可以求得。

    这个最低标准就是——五戒。

    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是不是看起来很简单很容易?

    的确,表面看起来简单容易得很,实际却未必。比如不邪淫,是指没结婚的不要有性行为;结了婚的不要与夫妻之外的男女发生关系。

    没结婚前不要有性行为,当下的社会风气,满世界的同居男女,不容易啊。

    这里要强调的是结了婚的,不仅不与夫妻之外的人发生关系,连脑子里有这种念头和想法都不行。比如你在大街上看到个美貌女子,脑子里便有了淫念,实际上也就是破了邪淫戒。

    所以,这五戒,不仅表现在行为上,也表现在说话和念头上,涵盖“身语意”三业。念头上真正做到了五戒,才能达到像《俞净意公遇灶神记》里俞净意公那样的境界——“动则万善相随,静则一念不生。”

    满足五戒的要求,才符合了经典中“善男人、善女子”“善”的基本标准。这时,去求佛菩萨,往往会有求必应。

    除了富贵、男女和长寿这些鸡毛蒜皮的事儿,你做到了五戒,来世不堕三恶道,依然可得人身。

    如果再进一步,圆满修成十善业,可上升天道。这在佛门看来,虽仍未出三界、了脱生死,却也是比世间那些鸡毛蒜皮的事儿大得多的利益。

    讲到这里,“佛氏门中,有求必应”的核心,其实在乎每个人自己的止恶修善,自己做到了佛陀教诲的“善”,感应自会到来。

    所以,求佛不如求己。

    《感应篇》开篇“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就是这个意思。

    《坛经》六祖慧能说:“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

    的确,一切福田,不在别处,只在自己的心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所了解的一点佛教(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rjhu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