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出租车里,和司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很自然地便说起了各自的家乡。他显得很兴奋,连着问了我三个问题:是海岛那个舟山吗?是吃鱼吃螃蟹的那个舟山吗?是有桃花岛的那个舟山吗?
你们看,大家都很了解我的家乡。他们从很远的地方赶来,看海、玩沙、吃海鲜,如果事先查了攻略,也许还能找到不错的渔家乐,能让他们结结实实地坐上一回带着拖拉机头的小渔船,熏着黑烟“哒哒哒哒”地出一次海,在黄澄澄的海面上装模作样地张网捕鱼,体验生活。
可是他们呆的时间注定不会太长,潮起潮落和他们没有关系,甚至连我这样土生土长的舟山人,只要餐桌上有鱼,哪里还会去管这个鱼到底要经过怎样的颠沛流离,才能被人们遇见?
所有的关心和怀念都是从离开开始的。
先是来杭州读大学,然后去上海工作,再然后出国,和家乡的距离越来越远,对家乡的怀念便越来越深。
在陌生喧嚣的街头,在不走心的推杯换盏间,这层怀念便幻化成了舌尖对熟悉味道的依恋,似百爪挠心,避无可避。
可是海鱼离开了海难以存活,再怎么先进的冷链技术依旧抵不过长途的奔波,等最后到了手里,这些海货早已失了鲜度,再难寻回。又或是,长长的禁渔期里,鲜鱼本就难求,于是聪敏的渔人们便退而求其次,将这一番对家乡的渴望以另一个形式表达出来,这就是鱼鲞(xiǎng)。
晾晒着的鱼鲞很多人不认识 “鲞” 这个字。它在字典中的意思很明确:剖开晾干的鱼。从【半】首,一条鱼 ,剖两半,晾晒得鲞。典型的会意字,从组成上就说明了得到它的方法,但它又很象形,整个字看上去就像是被撑开来的鱼刺,娇蛮可爱,换你会心一笑。
渔人们自然顾不上这些。只要这一日天气晴好,海岛上随处可见的电线下,便会吊上一个这样的晾晒盘。鲜鱼被沿着背脊剖开,摊平,用糖、醋、酱油简单腌制一会儿后(也可以略过腌制,直接晾晒),就可以开始晾晒了。
晾晒的时长也由你决定。如果想要还原度高,肉质肥美,晒的时间就不能太长;如果想要更易保存,偏爱鱼肉的柔韧,则需晒得久一些。
因此不同的人晒出来的鱼鲞就有了不同的味道。而我们各自的乡愁便也有了独属于自己的记忆,非此不可。
最为常见的鳗鲞舟山人在制作海鲜时为了保持最本质的鲜度,摒弃了繁复的烹饪方法,一般只选择清蒸。鱼鲞也是这样。
用剪刀剪成方便食用的小块,放几片生姜,置于蒸锅中,随着潮热的水汽向上翻涌,硬质的鱼肉便似重生一般“噗呲噗呲”贪婪地吸吮,很快就有浓郁的香气从锅的缝隙里挤出,满室荡漾起海的咸腥味。
等到取出摆盘,明显可见鱼肉再次变得丰盈,闪着黄灿灿的诱人的油光,好像它蛰伏良久,就为了此刻的绽放。
咬一口,鱼的味道已恢复七八分,另外两三分,由渔人的智慧补足,便是十分的美味。
这是还原度极高的黄鱼鲞 鳗鱼鲞通常会晒得比较久,但一经蒸煮肉质就会变软如今重又回到杭州,开车三小时便能回到家乡,只要不嫌麻烦,新鲜的鱼随时都能吃上,但每次从家乡回来,仍然会带上母亲晾晒的各式鱼鲞,隔几天便蒸上一点,吃的时候,又担心吃得太快,眼睛时不时地盯着盘里剩下的,不舍得一次性吃完。
这大概是游子才有的小家子气。
而原本退而求其次才出现的一种吃食,现如今已然成为独有的美味,游子们的心头好,和鲜鱼的鲜各占一头,实在也是绝美的结局。
网友评论